不支持Flash

励志篇:农村娃一路拼搏成翻译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2:59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NATALI》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艰难岁月,“小当家”独挑大梁

  1968年6月20日,宋正华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泉塘乡一个叫安宁的村子。那一天,安宁村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跑到宋家的小院子里去讨那个年代的人难得吃到的水果糖——因为一个叫正华的男孩出生了。儿时的正华是幸福的,他那在青草湖农场机械学校当教员的父亲是村里出名的才子,除了对机械设备非常熟悉,对书法绘画也颇有造诣。空闲时,父亲不是教他习字绘画就是捏些泥人让其把玩。受其父影响,宋正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上小学时他已经熟读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老师非常喜欢他。

  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宋正华的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他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艰难——他那喜欢“折腾”的父亲,辞去了教员的工作,下海“扑腾”了一阵。然而,钱没挣着,还欠了一身债。为还债,父亲带着母亲外出打工。

  家里没有了大人,日子还要过,这样,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宋正华便担当起了“家长”的角色,照顾弟弟。那时候的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牲畜圈空了,粮仓也见了底。面对如此家境,人小力单的宋正华要撑起这片天确实不易啊!然而,天性坚强的他咬着牙,一步一步向前走。无为县位临长江边上,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对两个孩子来说,他们夏天还好过点,每到寒冷的冬季就难熬了,父母走后的当年冬天,天出奇的冷,哥俩的棉鞋破了许多洞,走在路上就好像踩在了冰水里一样,经常会冻得浑身发抖。宋正华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缺水了,他不得不踩着雪碴去村头塘边儿敲冰舀水;做饭没柴烧了,他就冒着寒风下地砍柴割草。更让宋正华焦心的是,家里坛坛罐罐空了,作为一家之“主”,他都不知该怎么应付一日3餐。一天,他在翻箱倒柜找不出一粒米后,弟弟忽然从床底下拽出一兜小麦,高兴地大叫:“哥哥,这有好多麦啊,我们煮麦吃吧!”宋正华立即来了精神,马上舀出一碗小麦放在了锅里煮。麦粒煮熟后,加点儿盐就端上了桌。哥俩相视嘿嘿笑了。但是,由于接连几天总是吃这种没去皮儿的麦粒,两人胃里不舒服。过了两三天,弟弟蹲在茅厕里,叫喊个不停,他跑过去,一把拽过眼泪汪汪的弟弟说:“你哭个啥,哥哥我也是拉不出大便啊!”

  宋正华是个懂事的孩子,父母逢年过节回到家,他从来不念叨这些苦楚,懂得大人有大人的苦……这些不寻常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初中时,他写了一篇关于这段艰难生活的作文,由于这篇文章描绘生动,情真意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两天后,校领导便将这篇作文在各年级巡回展览,引起了轰动。

  宋正华非常珍惜读书机会,学习异常刻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然而,这时候他家里经济状况依旧艰难,为了还清欠款,父母已经将口粮卖光了,宋正华由于交不起住校伙食急得团团转,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决定放弃读书。离开学校的那天上午,他眼圈红了,在黑板上留下了一封告别书。面对经济如此窘迫的学生,同学和老师十分感慨,纷纷解囊相助,而他也由此得以留在了校园。

  以勤补拙,“空中老师”帮大忙

  宋正华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哪门功课成绩不理想,他会想方设法补上去。初中毕业,他的英语功课没学好,考试只得了60分,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了实情——这个分数还有水分,希望宋正华加把劲儿,力争赶上来。宋正华自尊心极强,在老师面前,他脸刷地红到了耳根,什么也没说,转身跑出了办公室。

  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成绩,宋正华可没少下功夫,除了上课专心听讲外,他还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英语上。这样,不长时间,宋正华的英语成绩不仅有所提高,而且他还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于是,宋正华暗下决心,希望以英语的出色成绩成为班里的佼佼者。然而,究竟怎样做才能够突飞猛进?宋正华为此琢磨开了。一次偶然摆弄收音机,让他喜出望外。那天中午,他刚吃完饭,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消息:该台从当天起开设讲座,讲授初中英语课程。宋正华赶紧拿出课本一对照,眼睛突然放光了:“天啦!太好了,正是我学的课本。”更令他兴奋的是该台每个礼拜有3次讲授新课,重播3次。这样,一个礼拜,宋正华有6次学习英语的机会了。

  为了紧紧抓住这位不请自到的“空中老师”,宋正华对自己的作息时间作了合理安排,只要学校没课,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他都不会轻易拉下。假期里,他要帮家里干活,为不耽误听课,就把收音机放在身边,一边干活一边跟着“空中老师”学习英语。两年后,宋正华跟着收音机学完了中学全套英语课程,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受到师生交口称赞。高中期间,宋正华英语成绩始终排在班里前列,老师非常看好他。宋正华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一次英语竞赛中,他拿到了第一名,当学校将大喜报贴在了校园里时,宋正华欣喜的眼泪止不住流淌下来……

  1986年秋天,宋正华以出色的成绩考进了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英语系,大学4年里,他更加努力,觉得这是自己人生的又一次飞跃,为了打下坚实的英语功底,他每个夜晚都要加班,坚持学习到深夜11点,每到这个时候,整个教学楼几百扇窗户,有一扇窗户永远是亮着的,而灯下攻读的就是宋正华!他的付出有了很好的回报,几乎每次考试宋正华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并且几乎每次全院英语比赛他都能拿到第一名,大学期间,他共获得学院英语竞赛8次一等奖。

  展我才艺,专挑“陌生人”说话

  宋正华英文口语能力非常出色,首先得益于初中阶段“空中老师”的帮助,他既能轻松听英文讲课,又能流利用地英文讲故事。大学里,英语系每个学期都有外藉老师上课,而许多同学们因为不能完全听懂外藉老师的话,都是怯怯的,可宋正华却是时时期盼着外藉老师的课,以与他们交流为乐,专挑“陌生人”说话。一次,一位英国老师来到班里,讲课时没有一句中文,由于大家听不明白他的话,课堂上的气氛显得十分沉闷,师生之间也有些尴尬。这时,宋正华站了起来,用流利的英文与老师沟通开了。整整一节课,宋正华表现得从容镇定,娴熟自如,令老师很是惊讶,也很开心,对着其貌不扬的宋正华竖起了大拇指。

  当时,周围人都认定他是以前在国外待过或者上大学前经常与老外打交道。

  毕业后,宋正华分配到淮南矿物局十二中任教。这是一所地势偏僻、设施极其简陋的中学,虽然条件不好,生活艰苦,但宋正华还是安下了心,踏实做自己的事业。他认为只要选准目标,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出成绩,都一样会有美好的前途。在这种精神支配下,宋正华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赛事。他在由整个矿务局30多所中学参加的英语教学比赛中,荣获了总分第二的好成绩。1991年,全国第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开始了,这是国内翻译界最高级别的大赛。宋正华作为一名普通中学英语教员参加了,结果他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摘取桂冠,令翻译界瞩目。那年,他只有23岁,是历届获得这个赛事(以前叫做青年翻译比赛)第一名中年龄最小的。宋正华还从有关部门得知,参加这个大赛的,有一些英语教授、副教授,而他们中有的连个优秀奖也没有拿到。事后,《淮南日报》以“译林新枝宋正华”为题,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接下来,宋正华又多次参加全国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获奖不断,有人戏谑地称他是这个赛事获奖的“专业户”。

  在翻译界名声大震后,宋正华 没有驻足不前,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决定继续学习,将基础打得更加坚实。1993年,他同时被江西财经大学的基础系和国际贸易系,还有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院录取。经过慎重考虑,宋正华决定就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汉翻译专业研究生。

  军营才子,从容“救场”惊中外

  1996年,宋正华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军部,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外国军事、政治、经济等相关问题的翻译工作。这对宋正华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生性不服输的他仅用了一个月就适应了工作,才华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前两年,第三十八届世界认知学大会军事认知学分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军界、院校及科研机构人员参加了这次盛会。宋正华作为此次会议的口译人员出现在会场上,虽然是第一次担此重任,但圆满地完成了翻译任务,被主办方称为“军中才子”。

  “军中才子”宋正华出色的翻译为部队争得了荣誉。说宋正华是才子一点不为过,2003年,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一位部长在北京一所五星级饭店举行友好会谈。当时,友好协会在京一家名校找了位漂亮的女高才生作翻译(听说这位高才生已经获得澳大利亚全额奖学金,即将到国外读书)。而宋正华只是作为一个替补人员坐在了离会谈双方较远的地方。会谈开始阶段,这个翻译表现还不错,但到了会谈进入实质性阶段后,现场翻译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出错,使得双方沟通出现障碍,会谈效果不甚理想。面对这种场面,这位女翻译更加慌乱,不一会儿,她突然脸色刹白,口吐白沫昏倒在地……

  看到这种情况,宋正华赶紧跑过去,接替了翻译,使得会谈得以继续进行。在中澳双方高层人士之间,宋正华表现得镇定自如,及时准确地传达了双方的信息,令双方十分满意,在会谈气氛非常融洽、友好时,澳方部长禁不住站起身来,笑容满面地拍友好协会领导的肩膀,称其为兄弟。更为有趣的是,会谈进入尾声,澳方部长突然握着宋正华的手,感谢的同时连连夸奖他的工作能力。会谈结束后,许多到会的专家名流纷纷夸赞宋正华,并与他合影或主动留下名片。

  宋正华翻译水平在业内享负盛名,得到同行认可,虽然他没有出国深造,但在国内一样可以成就出色的翻译大师。2005年夏天,一个国内名牌大学英语系毕业的朋友,在工作两年后,又在英国读了两年书,归国后向某位高级领导写了份英文自荐信,见到宋正华,她将那封信拿了出来请求帮助修改,而宋正华却将自荐信改成了个“大花脸”。这位朋友在细致看过宋正华改过的地方后自叹不如,感慨地说:“我再也不敢轻易说‘学好英语了’,真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哇!”

  那些年,宋正华多次为翻译专业人员做校审工作,得到他们一致的称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