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的重要性:语言教育与大脑

2015年04月27日14:39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语言教育(不论是母语或是双语)向来是众多家长[微博]、老师以及学子关心的主题,在此笔者试图用很简单扼要的方式,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语言学习的领域中,加拿大学者很早就初步地提出“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一概念;之后,於1967年,德国学者艾利克列宁博(Eric Lennenberg)将此概念发扬光大。本文姑且不论针对此假说的后续争议,简而言之,关键期假说是指:任何人若要习得某语言至母语或是类母语的程度,在青春期之前(理论上,大约是十三左右岁),最好尽量沉浸在充满该语言刺激/资源的环境中;换句话说,也就是成长过程中,身边需要丰富的听说读写刺激材料,让大脑在这个关键时期,能够得到足够的刺激与诱发,建立位於大脑语言区的神经联结,以期达到母语或类母语的语言程度。在此假说提出之后,接踵而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证据,支持这项理论。

  举个易懂的例子,早期华人举家从亚洲移民[微博]至美国,若家中孩童只有三四岁,虽然三四岁之前是生长在全中文的环境,但是,一旦到了美国的全美语环境,在青春期前,若父母没有给予或是创造中文的刺激/资源,这些孩子原本储存在大脑语言区的中文记忆联结非常有可能就此消失,全美语的环境迫使大脑重新建立英语的语言神经联结;打趣地说,这就有点像是英文反客为主,把中文从孩子的大脑中踢出去了。然而,若移民时,小孩已经十三岁左右,甚至年纪更大,中文已经有(类)母语的程度,虽然之后处於全美语的环境,若家长持续给予小孩中文的刺激与资源,这样的小孩的大脑中文语言联结固守的机率,就高很多,就算之后生活在全美语的环境,他们中文也能维系类母语的程度。

  针对“关键期假说”,有个“野孩子”(feral child)的个案很值得一题。1970年时,在美国,社工人员发现一个小女孩,化名叫Genie;她在十三岁之前,受到父亲家暴,禁锢在家。打从出生起,在白天,Genie的父亲将她绑在马桶上面;到了晚间,Genie被迫跟睡袋绑在一起入眠;Genie在这13年中,没有与任何人接触沟通,就这样被剥夺了身心各个面向发展的机会。社工人员发现Genie后,研究出她的英语字汇量少得可怜,只有40个单字左右;此外,由於缺乏与人互动,当她试图表达想法、却无能为力时,她顶多只能说类似“停下来”(Stop it!)或“不要了”(No more!)的短句。之后,语言学与心理学家试图教导Genie英文,但是,即使在长期的努力下,Genie所能说出的话语仍然非常简短、有限以及片片断断。当Genie完全无法表达时,她备感挫折,也只能仰赖肢体语言来表达愤怒或是无助,像是用力踢地板、或是用力甩门。终其一生,除了极度基本的语言能力外,Genie就是无法培养成类母语的语言程度。由於社工人员发现Genie的年龄点正好是十三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个案直接也间接地佐证“关键期假说”;同时,这个个案也说明,如果没有外界环境的语言刺激/资源,语言能力是完全无从培养的,原因是: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没有足够的语言刺激,神经原之间的沟通与联结便无法建立,语言这个认知和动就没有大脑的指示来执行。若将大脑比喻成电路版也不为过;如果某个家电错综复杂的电路板少了某个电路,该家电某种功能必定无法运行。相较下,修电路板可以比较快速容易,然而,培养大脑联结则需要外界长时间不断的刺激,才能巩固联结,执行语言的认知行为。

  在此很简单地介绍大脑的语言区。语言主要由左脑掌管,图1是张左脑的解剖示意图。人际间的语言沟通包括理解与产出:伟尼克区(Wernicke’s Area)就是专司语言理解,而布罗卡区(Broca’s Area)则是负责语言产出,也就是语言表达,这两个重要的大脑语言区域携手帮助人类进行语言沟通,缺一不可。Genie死后,美国科学家解剖她的大脑,发现她这两个区域是萎缩发育不全的,正是因为Genie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了语言刺激与资源,导致这两个大脑语言区的神经原彼此的联结无法形成,再加上又错过了“关键期”,无怪乎Genie一生的语言能力极度有限。

布罗卡区(Broca’s Area) 与 伟尼克区(Wernicke’s Area)布罗卡区(Broca’s Area) 与 伟尼克区(Wernicke’s Area)

  了解了“关键期假说”的概念,针对语言学习,父母、老师以及学生自己会更有概念。儿童在发展语言能力时,从叫出第一声“妈妈”一路到(类)母语能力的成熟,两个区域扮演极度重要的角色。在这两个区域,要促使神经原之间的联结生长,使联结强固到让人可以理解并且产出语言,便需要外界环境不断的给予个人语言上的刺激与资源。简言之,习得语言时,在关键期,若希望提高培养出(类)母语的语言程度,就要“不断地”听说读写,给予大持续的脑刺激,促使神经原之间的炼结,这样一来,养成(类)母语能力的机率就会大幅增加;此外,这样的语言习得的理论与实践,不只适用於第一母语,也适用於第二语言习得。笔者分享这个概念,盼有助於家长与老师对於孩子语言教辅更有信心、也更有方向。

本文选自《英文王子_张介英的博客》的新浪博客,请点击查看原文

文章关键词: 语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