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5各地高考作文 > 正文

2005北京高考作文同题征文:安逸得很

http://www.sina.com.cn 2005/06/08 15:42  新浪教育

  编者按:也许你已过了学子应试的年龄,也许你已历经人生的艰辛和坎坷,但在人生的天平中,你的思想与生活是否平衡?面对挑战和困难险阻,你能否取胜?欢迎参加“新浪教育高考作文同题大赛”,给自己的人生再交一份答卷。以下为优秀征文选登。

  2005北京高考作文题

  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一看到这道作文题,我就直觉得安逸,忍不住叫唤起来:安逸得很!

  说来也巧,就是在前几天,兄弟姊妹回老家聚会,一谈起四川方言,大家的兴致就高得不得了。一个个联珠炮似地讲安逸后,议题一下子转到了“安逸”上。大妹说,她周围一些同事爱看报,对报上登的新闻中的四川方言很感兴趣,就是这个“安逸”,某次,大家就争论了半天……我把细听大妹谈争论的情况,之后,我们又讨论了好久,觉得“安逸”一词确实味道太长了,比如——

  “这次五一大假硬是耍安逸了!”——快活、尽兴。

  “嗨哟,这(儿)的风景好安逸!”——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这张照片照得好安逸!”——构思好,有情趣,且又清晰。

  “这一顿吃得好安逸!”——舒服、满足、称心如意。

  “这几天家里搞装修,把我累安逸了!”——厉害;筋疲力尽。

  “他也该受照顾?说得安逸!”——轻巧、“撇脱”。

  “安逸罗,他们都不去,要我去!”——“你想得倒美!”

  “搞安逸罗,给这种人撑腰!”——大错特错。

  “搞安逸罗,吃屎的把屙屎的码倒了!”——有悖常理;“像什么话”。

  “他那个人才安逸,一天尽出笨!”——粗枝大叶、大耍不拘。

  “闹嘛,这下闹安逸罗,闹进班房了!”——糟糕,彻底完蛋。

  “管他安逸不安逸,当管的就是要管!”——满意;服从。

  …………

  以上所列,又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面的意思,可用在表示一切好的、满意的方面;二是用的反语,充满了幽默的意味。

  查《现代汉语词典》,“安逸”只有“安静舒适”一种意思,四川人则尽情发挥,使“安

  逸”有了神奇的魅力。“安逸得很”则是快乐或是满意的程度已到了极点。

  由“安逸”想到了我们的四川话。“安逸”一词已可令外省的老乡叹为观止,那整个四川话的语汇丰富的表现力,更是有“勾魂摄魄”之效了。

  北方人的“聊天”,我们叫“摆龙门阵”,还有一说叫“乌龟打屁——冲壳子”;北方人的“便宜”,我们叫“相因”;北方人的“小家子气”,我们叫“抠溲”。做事没有恒心,我们叫“鸡公屙屎头截硬”;目前社会上流行语“AA制”,我们叫“打平伙”,等等等等。四川话之形象,之幽默,之传神,之入木三分,天下语言难有匹敌。

  难怪一大批从四川走向全国的军政界的要人,如朱德,如邓小平,如陈毅,等等,戎马倥偬之后而官居高位,仍是川音难改。特别是邓小平的那一口四川话,标准得来连当今的一些老四川都自叹弗如。现今的四川省省长张中伟,在许多场合,那一口带着灌县口音的四川话,虽有些“土”,却让人感到特别亲切。

  难怪在家喻户晓的喜剧片《满意不满意》里,那位吃阳春面的顾客仅说了“要得”二字,就足以让全国的亿万观众感受到四川话的韵味;一部《抓壮丁》,更是从解放前演到解放后,从建国之初演到“现时而令眼目下”,成为百看不厌的经典,那位操着带了浓重自贡卷舌音的四川话的“王保长”,竟成了一种形象。而今,由《抓壮丁》“衍生”出的“王保长”系列,又走红了大江南北,人们认可的不仅是搞笑的剧情和演员的精彩表演,更看重满台原汁原味的四川话。

  难怪拉“架架车”出身的李伯清,把“散打评书”打得通红,由成都而“打”遍全川,由全川而“打”向全国;由“四川卫视”而“打”到

中央电视台,由把观众“打”得哈哈连天,到把凤凰卫视的名主持人陈鲁豫“打”得前仰后合。如果说赵本山把东北“二人转”推向了全国,李伯清及包括“中江表姐”在内的一大批四川笑星,则把四川话推向了全国。

  实际上,广义的四川话应该包括重庆话、云南话、贵州话和部份广西人说的话,以及很多西藏人说的话。特别是重庆,在划为直辖市之前,巴蜀本是一家人。

  把“安”字打头的“安逸”说安逸了,把由“安逸”联想到的四川话说“安逸”了,也不忘强调一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还是完全必要的,但不应把方言“斩尽杀绝”。方言是积淀很深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的方言区内的无数居民历经千百年共同创造出来的,在相对长的一个时期内,它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现在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都要学“双语”——汉语及某种外国语,本民族语言范围内的“小双语”,又为何不能并行呢?试想,排斥了特色各异的方言,全国人千部一腔,那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僵化!所以,我要高声说:

  “安逸”,巴适得很!

  四川话,安逸得很!

  普通话与方言并行,安逸得很!(作者:童华池)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