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6年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正文

第一章马哲基本特征(一)马哲创立的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07/14 10:28  时代巨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部哲学史,并不是各种哲学体系简单更替的历史,而是包括转折和变革的历史。仅仅从19世纪40年代德国来说,就出现过两次变革:一次是费尔巴哈倡导的哲学变革,用他的以人与自然为立足点的人本唯物主义代替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二是马克思发动的哲学变革,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以往的整个旧哲学。马克思
既不是回到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也不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加以简单的综合,而是创建了一种具有不同内容和功能的新的哲学体系,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真正引起了伟大的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第一,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还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功能。马克思认为,哲学不能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种既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哲学。

第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一个严密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其中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不是彼此独立的板块结构,而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的强调,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而这种彻底性和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某些原则已经存在,然而,在历史领域中则是唯心主义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不仅唯心主义者而且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也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解决了这个矛盾,建立了一个包括历史领域在内的彻底的既辩证又唯物的哲学学说。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

  第三,哲学对象上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企图构造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化,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把哲学对象规定为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旧哲学“科学之科学”的缺陷在于把哲学看作是整体,而把具体科学看作是哲学的组成部分。

  第四,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从而对被压迫阶级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并为一切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所尊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指出,唯物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坚决排斥主观臆测。

  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也是它所引起的哲学变革的重要内容。

  纵观全部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基本是哲学家的哲学,是少数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不同。它不是少数人的哲学,不单纯是哲学家的哲学,而是群众的哲学,也可以说是大众的哲学。从当代世界来看,对人类实践和认识影响最大、最深、最广泛的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以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中,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它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创造性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