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用法复习方法和应试策略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5/16 16:40 《考试》 |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取消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前的星号,这就预示着该考点正式列入了考试范围。为了使广大考生在对此考点的复习时收到更突出的效果,建议把握以下三条策略: 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 1.范围 依据考纲规定,“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四种。依据现行高中课本第三册第94页的单元知识,“用法”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2.题型 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例如 ①(1993年全国试题)在下列句子中,“走”字在用法上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分)( ) A.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分析 选D,D项的“走”字是使动用法,其它三句都是一般用法。 例如 ②(2004年全国试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答案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分析 该句“处”“就”后面分别省略了介词“于”、动词宾语“其(孟尝)”,翻译时必须将这些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考生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将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就要扣1分。 二、精研高考试题,动态把握考点 高考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都是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的。为此,精研高考的典型试题,对于考生准确地把握该考点的设题方式和考查的难易程度,是大有裨益的。近年高考中的主观翻译题几乎覆盖了该考点范围内的11个小点,考生需特别留意: 1.四种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例如 (2004年全国试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分析 该句中的“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应译为判断动词“是”。 ⑵被动句 例如 (2004年江苏试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分析 该句中的“为……所”表被动,翻译时应译为表被动的介词“被”或“受”等。 ⑶宾语前置 例如 (2004年福建试题)“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分析 该句中的“何请”是一个宾语前置结构,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何”调到动词“请”之后,译为“请求什么”。 ⑷成分省略 如第一部分题型示例中的例②。 2. 七种词类活用 ⑴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2004年广东试题)“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 该句中的“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应译为“使……穷困”。 ⑵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2002年上海试题)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分析 该句中的“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时应译为“以……为奇” (对……感到惊异)。 ⑶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 (2004年湖南试题)“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分析 该句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应译为“闻名”。 ⑷名词用作状语 例如 (2004年天津试题)“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分析 该句中的“西”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时应译为“往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