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形势与政策全集 > 正文

分析题(4-6)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0 15:07  北京考试树

    4.

  材料1


  材料2

  我国石油的总资源量约为940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约是160亿吨。50多年来,仅找到60亿吨可采储量,这就是说至少还有100亿吨左右的储量亟待我们进一步勘探发现。……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石油日消费量已达约548万桶,仅次于美国。……我国石油储备的情况是:长输管储存量为2—5天,铁路运输储量为7—15天,水路运输储量为15—25天,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量为21.6天。以上均为生产性储备,没有战略储备。(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可供90天需求的石油储备,发达国家一般有120—200天的战略储备。)下表是我国石油长期供需平衡状况。


  (1)结合材料1,简要分析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

  (2)结合材料1、2,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2005年第37题选做Ⅱ)

  参考答案

  (1)A.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分布呈现不均衡特点,储存量(生产量)最多的地区分别是中东、拉美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都属发展中地区;从消费情况看,北美、西欧和亚太是石油资源的主要进口区和消费区,而这些地区主要为发达国家或地区;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资源的最大供应地。B.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全球经济问题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4分)

  (2)A.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合理科学勘探开发;消费增长速度快,对外依赖程度将日益增强,而我国战略储备严重欠缺,能源安全体系不完善;同时,国际竞争激烈,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还显得弱小。B.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问题,主要对策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使用效率,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完善战略储备体系。应对国际油价风险,同时,坚持“走出去”的方针,开展多元化能源外交,有效利用国际能源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6分)

  考题剖析

  这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分析题,涉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措施。

  本题的第一问是分析世界能源的总体战略态势的特点,它涉及材料1,从图表可知,世界石油经济的战略态势分为“石油资源分布”、“石油生产量”、“石油消费量”和“石油贸易量”这几个项目。回答中应逐项数据比较,并按地区排序,最后概括出适当的文字结论。

  本题的第二问是分析我国能源的现状及其战略对策。关于我国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在材料2中已有所介绍,只要仔细阅读材料,并作必要的概括、归纳,考生是不难正确回答的;关于如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战略对策,宏观而言,总的思路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围绕这一总思路的具体解决途径,考生不必拘泥于一家之言,只要言之成理,多个答案都可成立。

  

  5.

  材料1

  两个小时前,盟国空军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在我讲话的同时,这些袭击正在继续进行。……在根据联合国决议和经美国国会同意采取这次军事行动之前,联合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不间断的和几乎是无休止的外交活动。……在海湾地区派有部队的28个国家已尽了一切应尽的努力来达成和平解决,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在我们获得成功以后,我们将得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真正机会。在那个新秩序中,可以依赖的联合国可以发挥其维护和平的作用,将联合国创始人的诺言和远见卓识付诸实现。

  摘自乔治·布什1991年1月16日的电视讲话

  材料2

  各位公民,此时美国和联盟部队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保卫世界免遭严重危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以及盟友不会听任一个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的非法政权摆布。我们现在就要用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对付这种威胁,这样将来我们就不必用大批的消防员、警察和医生在我们的大街上应付这种威胁。……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威胁将被消除。我们将度过这个危险时刻,并继续推进和平。我们将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还将把自由带给其他人。

  摘自乔治·W·布什2003年3月19日的电视讲话

  指出上述两次讲话内容的主要异同并分析其原因。(2004年第37题选做Ⅰ)

  参考答案

  (1)海湾战争起因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采取军事行动。老布什讲话强调美国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同意,联合国可以发挥维护和平的作用。小布什的讲话则以伊拉克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为口实,未经联合国授权,即宣布出兵伊拉克。(3分)

  (2)海湾战争时,苏联尚未解体,美国的经济刚刚开始回升,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联合国作用突出,美国需要借助联合国,以打赢海湾战争。(2分)2003年发动对伊战争时,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一系列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确保本土安全作为主要战略任务,确立“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所以,美国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未经联合国的授权,就对伊发动了战争。(3分)

  (3)两次讲话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价值观。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2分)

  考题剖析 这是一道《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这是一道比较(异同)型的分析题。两段材料,分别给出了1991、2003年美国对伊战争时两位总统的讲话。

  两次讲话的不同点:1991年老布什的讲话强调对伊拉克战争,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美国对其动武得到了“联合国决议”的同意。当时美国之所以要打联合国的旗号,是因为那时苏联尚未解体,美国有所顾忌;美国的经济实力有限,国内经济尚未全面回升;联合国的作用还很突出,等等。2003年小布什的讲话强调对伊拉克战争,是伊拉克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安全与世界和平,美国对伊动武未经联合国授权。这次美国对伊战争之所以把联合国抛在一边,是因为苏联已解体,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9·11”事件的发生等,为小布什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两次讲话的相同点:都是美国总统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动员令,都提出要建立“世界新秩序”,在全球推行美国式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

  6.材料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20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唯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HK]

  材料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下图中,作为衡量一国总体经济实力主要指标的GDP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年来的变化。


  (1)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2)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3)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2004年第37题选做题Ⅱ)

  参考答案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发生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这些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2)自由民主的理念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3分)

  (3)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两制的竞争中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处理好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4分)

  考题剖析这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和第五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是一道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题,看似较难,其实不然,因为题后的三个问题指向明确、具体。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事件”,美国学者福山宣扬苏联东欧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失败,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是资本主义。这里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据此分析,第一问涉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学科,对应的考点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第二问明确要求用唯物史观来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这一问大的框架已指明了,但具体涉及到什么原理呢?题目中“自由民主的‘理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已不能再改良了”是把社会意识形态永恒化。由此可见,这一问对应的考点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三问要求说明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要更快更好地发展,从基本原则上讲:第一,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第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第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属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