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形势与政策》 > 正文

专题一:十六届五中全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1 13:56  文都教育

  专题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

  一、200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在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指导全党全国在今后5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制定“

十一五”规划建议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明确未来
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二、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背景资料】 近几年执政党的重要会议及其重要文件: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中共十六大的历史地位

  1.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十六大的灵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中共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2.中共十六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

  1.中共十六大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是:

  “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4.自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中共十六大,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十三年的历史地位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5.自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中共十六大,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十个坚持”):

  “ 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坚持”和“四个必须”:

  (1)“三个坚持”——“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四个必须”——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六种新的社会阶层”):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目前的小康水平: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未来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六个更加”):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1.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四个新”):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12.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3.关于所有制(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14.关于分配制度问题: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六种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18.关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9.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0.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是(“四个一定”):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种能力):

  “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理论创新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2003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即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二)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

  1.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3.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即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重点是“四个坚持”即“一脉相承”的“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6.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个落实”: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7.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个一致性”: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8.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结合”:

  (1)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2)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3)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9.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进行关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探索的若干重大课题,即“十四个如何”:

  如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如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

  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1.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

  (1)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3)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5)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6))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7)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4.《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是“五个坚持”:

  (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2)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4)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5)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问题,指出: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问题,指出: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全会决定,徐才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增补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点解析: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三个关系”)。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党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3.党执政五十五年的主要经验(“六条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四个‘执政党’”):

  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五种能力”、“四个‘更加’”):

  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7.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具体要求:

  “(一)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四)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8.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的具体要求: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三)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五)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9.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具体要求: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0.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具体要求:

  “(一)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四)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1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三)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四)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12.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要求: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