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二部分第二章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6:14  恩波教育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新大纲修订说明

  将去年的“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改为“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这个修订属规范知识点内容的表述,内容不变。

  第一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经济制度更替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本节小评

  本节的命题方式一般是选择题。本节可与哲学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关内容一起复习。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形式)。

  (2) 自然经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由此派生出封闭、保守、简单再生产为主和以劳动的自然分工为基础等特征。

  (3) 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主要经济活动以货币交换为媒介来进行,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由此派生出开放、开拓、进取等特征。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商品经济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1)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2) 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

  (3) 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

  (4)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这时,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都要进入市场,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市场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5)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本节命题方式一般是选择题,可能命题的知识点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它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4)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5)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6)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相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7)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 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3)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可以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的换算,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进行的。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