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二部分第二章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2)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6:14  恩波教育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2)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3) 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该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他的劳动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2)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商品卖出去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才得以体现,他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才能得到补偿。

  (3)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这个矛盾是商品内在的其他各种矛盾的根源,它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商品生产者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1) 价值形式,是指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 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3) 货币是商品交换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代表着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的对立。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本质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的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两者的统一,就是一般等价物。

  (3)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最初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是商品价值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而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把商品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商品的价格形式本身包含着深刻的矛盾:首先,作为价值表现的价格,可能与价值在量上相背离,例如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其次,价格与价值还可能在质的方面发生背离,即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就要求货币自身的量能够计量,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并且分成若干等份,这叫做价格标准。

  (4)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

  (5)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被人们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到货币蓄水池的作用。

  (6)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赊购赊销即用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还用于缴纳租金、税金和发放工资等。

  (7)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发挥作用。在历史上,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长期是贵金属(黄金、白银)的自然形式。在当代,一些币值比较坚挺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纸币,如美元和欧元等,也在一定程度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

  货币流通规律

  (1)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需要多少货币量的规律。

  (2)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即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就是:执行流通手段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是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

  (4) 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上述货币需要量的公式要做相应的调整,变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销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和信用货币

  (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纸币和信用货币是货币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

  (2) 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现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的发行已和黄金储备脱钩,本身没有价值。

  (3) 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是直接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它具有双重性:既是体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

证券,又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是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价值符号。

  (4) 现代国家对货币流通实行管理和调节。国家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某一时点上全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总额,也就是社会总购买力。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在我国指企事业单位的),广义的货币供应量,还包括定期存款(在我国指企事业单位的)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