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二部分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5)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6:38  恩波教育

 试题例析

  1. (2005,单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这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客观必然性的知识点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的认识和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公有制经济内部,人们联合劳动,因而才有按什么分配的问题。公有制排除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性,确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向公有制经济单位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的收入。所以,正确选项是C。选项A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选项B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选项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都不符合题意要求,是干扰项。

  2. (2002,文,多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 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 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 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 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E. 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答案 ABCD

  解析 这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所以,正确选项是A、B、C、D,选项E不正确,是干扰项。

  3. (2004年,多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 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B. 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 直接的社会劳动D. 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 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答案 BD

  解析 这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知识点内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劳”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所表现出的“劳”的特点,主要有:第一,按劳分配中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即局部劳动)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都是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存在的,企业生产的商品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能使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即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企业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这一转化就不能实现。也就是说,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并不就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C是干扰项。

  第二,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因而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即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而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量来计量的。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量与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即通过价值形式实现的劳动量并不一定完全一致,按劳分配只能以后者作为收入分配的客观尺度。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和E是干扰项。

  4. (2002,文、理,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是客观事实,也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试题以此命题,测试考生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两个方面,正确分析这一现象的能力。答案既要分析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客观性和重要意义,又要指出避免人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防止两极分化的必要性和主要政策措施。

  课后归纳

  这一章从经济制度层面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后,着重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部分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是历年来的命题重点,几乎每年都出题,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题量一般1~2题。答案基本上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为依据,难度不大。近年来也出过两道分析题(论述题)。

  本章的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容有交叉,相互补充,应一并复习,以加深理解。

  课后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 劳动者共同富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 D. 市场经济体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