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专业课复习一定要理清响应学科发展的脉络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16:44  新浪教育

  主持人:整体复习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吴本文:这个问题属于整个考研阶段时间的分配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基础,报考专业竞争不同的程度所要求付出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我个人的时间可以先给大家交待一下,但是不一定具有借鉴意义,等我把个人时间大概交待以后,我会针对06年考研的同学他们的时间大概的划分一下,按照我的理解进行一个分配。

  首先,讲一下我个人自己时间的划分。当时准备专业课的的时间是从9月11号到了北京以后才开始,那个时候到了北京才把有一些专业课的书买到。整天的复习时间是从早上7:30分左右就已经在教室里面进入状态了,正常不会超过7:30分的。到中午11:30分准时下课,下课的时候教师外面刚好广播电台开始广播,上午的时间一般都给了政治,这是前期9月份到11月份的时候。下午从2:00到5:00,中间必须睡一觉,可以保证下午的精力,当时午睡特别好,我特意租了一个小房子。晚上的时间最迟不能超过7:00到11:30分,这个根据我们旁边考研的人,他们疯狂到什么程度我就疯狂到什么程度,他们熬到11:30分,我也熬夜到11:30分,这样算下来是每天超过11个小时,当时我是辞职考试的,面对大四的同学还要面对一些其他的问题,你的时间会消耗很多,这个时候我们要讲一下针对大四06年考研的同学,剩下50几天的时间,对于文经类的专业课来说,我认为这个阶段在11月底之前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专业课书至少已经看了两遍,一个比较熟悉的阶段。熟悉是什么意思?什么程度才叫熟悉?按照我的理解是把一门参考书某一门学科的几本参考书放在一起,你只把目录打开,你看到目录就可以回忆起来这本书大概讲什么,把目录合起来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相应学科发展大概的脉络能够梳理出来,每一章、每一节讲的什么,这门书讲什么内容、那本书又补充什么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框架,这是在11月底之前总体框架做完。

  在做完整体框架搭建,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还是不够的,在11月底还不到,还剩下1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这些时间没有做完的话,在剩下的时间一定要做到对参考书进行相应的知识的拓展,相应的知识拓展就是以专业课的目录和你自己构建的整体的框架,你认为哪部分是重要的?本身在这个学科里面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你认为有一些地方你不懂、不太清楚的,把这些相应的问题抽出去,到人大复习资料上你去找相应的内容进行填充。因为参考书只是针对本科生的通用教材,这个上面所涉及的问题,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更没有你自己的境界,你进行相应的论文检索之后,你在某一个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面就会有一些拓展,等你看完这些知识拓展以后,你回过头看这些参考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有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深度、广度、宽度是北大要求同学的东西。北大要求同学不仅仅会背参考书,更多需要的是你的理解。老师看重的也是这么几点,对某些问题的深度、广度、宽度如何。

  到了12月份的时候你的触角不要往外延伸,把你收集到的东西进行消化,因为12月份离考研的时间不是很长了,越往后的时候,你的理解成份越低、记忆的成份越多,整个12月份把你所收集的资料和参考资料上所讲的内容进行知识归纳、知识理解,按照你理解的方式一条条的理解出来。

  到了1月份的时候,你可以抽出半天的时间,甚至半天多的时间,来背专业课内容,我刚才用了一个词儿是“背诵”,而不是理解。

  针对07的话,我觉得你动手要早一些,考研是动手早的话比较好。如果你专业也选定了、学校也选定的话,就是跨专业的话,你要利用一些条件,如果本校开设这个相应的学科要去旁听,如果本校没有开的话,你到网上相应学校招生简章上面找,总可以找到这个学科最基础的教材,把它买回来自己看,你看的时候,不需要理解太多,看一点是一点,逐步的就可以融入进去,你需要融入到这样学科的环境当中去,这是你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第二,对06年考研同学来讲时间多了很多。你在准备看书的同时,还需要关注这个学科相应的电子期刊、相应的杂志当中的一些论文。等到明年6、7月份的时候,正式的进入考研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坚实的积累,否则你和大三、大四、本专业的同学竞争不太容易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后期的复习,难度就要增加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