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1 20:53  恩波教育

   复习提要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系统介绍了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进行的科学思考和理论总结。本课程共有十二章,其中前两章属于导论性质,分别从总体上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三章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四章阐述社会
主义本质理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六章和第七章大体上属于本课程的经济篇,分别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分析了有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问题;第十章阐述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第十二章阐述外交政策和有关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第十三章分析党的依靠力量和党的建设等问题。

  本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复习起来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同学感觉头绪比较多,需要记忆的量太大。实际上,如果我们掌握了有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些特点,我们会发现这门课程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可以串起来,很多东西不需要死记硬背。

  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展开的。我们可以沿着这个线索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问题串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但主要还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主要是讲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三个代表”的内容和本质。

  这门课程在论证很多问题的时候,首先是从一些基本的理论出发,例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等,然后是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的一些国情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人口、资源、环境、技术、资金等方面来把握,而这些方面大家一般都比较了解,所以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死记硬背。

  本门课程在历年考试中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几种常见的试题形式都出现过,其中选择题和分析题几乎每年都出,辨析题以前出的很少,最近这两年都出了;其次,由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贴近时代的发展,因此,很多试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党在现时期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并反映重大的政治或热点问题;第三,许多考点不断重复考查,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等;第四,新增考点出题的概率很大,例如,2001年新增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当年考试就出了论述题考查这一考点;第五,最近几年的试题有一些也涉及其他课程的内容,出现了综合几门课程知识点来命题的趋势。

  在2006年的考试中,本门课程肯定会有选择题,也会有分析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今年新增加的考点,深入领会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考点,特别注意统筹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其他一些热点问题。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大纲修订说明

  与2005年大纲比较,本章没有增删或修改的知识点。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邓小平理论立足中国的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和世界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回应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理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从群众的实践到理论的创新,必须进行加工、提炼和改造,进行这个加工和改造工作的,是党中央的领导集体,而邓小平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①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及时正确地回应了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和理论首先与他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有关。

  ②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积极理论成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在探索中的错误所提供的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也是在总结苏联模式的弊端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诞生提供了土壤,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也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正是在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提供的新鲜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1] [2] [3]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