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形势与政策》 > 正文

第四部分新增考点重点练习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4 13:07  文都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人的存在方式的是( )

  A.人类劳动  B.本能活动 C.认识  D.实践  

  2.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 )

  A.有序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模型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

  A. 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 B.社会文化财富和成果

  C.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D.社会政治文明成果

  4.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人点。这是因为( )

  A.整体功能总是大干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C.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D.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

  A.资本的秘密 B.商品的秘密 C.经济规律 D.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6.经济规律的特点是( )

  A.具有客观性  B.其作用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由政府法定

  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共产党的建设

  C.工农联盟的建立  D.人民大众的参与  

  9.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B.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1.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 B. 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C. 从严治党 D.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制定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一纲四目” C.“和平统一” D.“维持现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体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B.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

  C.主体能够认识、利用、改造和欣赏客体

  D.客体本身的状况和规律又制约和限定着主体的所有活动

  2.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

  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

  A.实践决策 B.实践目标的制订 C.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D.实践结构的检验

  4.影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的选择的成功与否的因素有( )

  A.国内外环境  B.历史必然性

  C.民族特点  D.生产力

  5.系统的基本特征有( )

  A. 整体性  B.相关性

  C.有序性  D.模型化

  6.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7.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

  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制定 B.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

  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8.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在其过程中,人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

  A.求真原则 B.务实原则 C.真理原则 D.价值原则

  9. 人类文明主要包括ABC

  A.政治文明 B.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风俗习惯

  10.国家的职能表现在( )

  A.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B.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11.社会规律特点是( )

  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

  C.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12.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

  A.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B.作为判断我们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D.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

  1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B.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5.下列对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

  A.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C.经济规律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客观规律

  16.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

  A.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B.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

  C.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D.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17.初次分配的国民收入除了生产工人工资之外,还包括(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利息

  18.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调整、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其前提条件是什么( )

  A.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B.理顺分配关系

  C.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D.促进社会公平

  19.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有( )

  A.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C.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是( )

  A.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B.应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情出发

  C.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D.兼顾目前和长远利益

  21.为了深入贯彻我国的现行分配制度,需要正确处理好的收入分配关系有( )

  A.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先富、后富与共富的关系

  C.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D.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22.在注重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我国合理的收入格局应该是( )

  A.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B.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

  C.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D.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23.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 )

  A.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缩小收入差距

  C.维护社会安定,为居民提供安全网

  D.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2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 )

  A.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B.以诚相见、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一国两制

  2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力量。我们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动员最广大人民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 )

  A.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宗旨

  B.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D.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根本的出发点

  26.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 )

  A.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B.在国际社会中谋求和发展国家利益

  C.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D.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7.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 )

  A.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B.在国际社会中谋求和发展国家利益

  C.维护我国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D.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8.“全球问题”影响到了整个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它深刻地反映了( )

  A.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B.科学与价值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国家与民族矛盾

  29.北约东扩是( )

  A.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直接挑战B.有利于美国保持对欧洲的控制力

  C.冷战思维的突出表现 D.美国称霸全球的重大战略部署

  三、分析题

  1.分析说明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材料2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材料3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此,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消极畏难的情绪,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抓紧抓好。——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回答我们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2)根据材料2,简述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3,简述中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

  3.用哲学相关知识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今天的现实是由过去的可能发展而来,现在的可能也可以发展为明天的现实

  4.阅读材料: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根据材料说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

  5.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经受住了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严峻考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3 从现实情况看,改革有待完善的重点领域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三是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政府干预市场和介入经济活动的行为,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五是加快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公正调节机制。六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体制的形成,以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4日

  材料4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切实解决好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2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什么材料1还说“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结合材料3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3)结合材料4说明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切实解决好哪些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

  7.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请回答:如何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结合起来?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针对如果中国要解决台湾问题,某国就要用武力干预这一说法,朱镕基说,克林顿总统在普金斯大学演讲时说了一句话:“必须要实现海峡两岸由威胁转成对话这样一种转变。”朱镕基用英语说:“我觉得这句话应改两个字,使这句话成为‘必须要实现太平洋两岸由威胁转成对话这样一种转变’。”

  ——中新社北京电

  材料2 尽管美国当前对台政策正在调整,但它难以改变美国目前政府的基本对台方针,即“一个中国”的原则政策。在保持海峡两岸稳定方面,中美两国尽管目的不同,但存在着有限的利益重叠,考虑到国家的整体利益,美国不会走极端,不会因台湾而根本牺牲中美关系的大局。美国为了台湾不惜与中国大陆全面开战的决心未下,“台湾牌”并不是那么好玩的。

  ——《北京青年报》

  材料3 台湾领导人上台来,明里暗里搞“台独”,已经把台湾带入了危险的边缘。祖国大陆一再重申将继续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的“八项主张”,并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与此同时坚持反对“台独”、反对分裂。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对话商谈就没有了基础,两岸关系不可能缓和、改善,只会蕴积新的冲突和危机。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如何理解朱镕基总理在演讲时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要实现“太平洋两岸由威胁转成对话”这样一种转变?

  (2)分析材料2、3,结合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态度说明美国为什么不会走极端。

  (3)结合材料,简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C 6.B 7.B 8.A 9.C 10.D 11.D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 3.ABCD 4.ABC 5.ABCD 6.CD 7.BC 8.CD 9.ABC 10.ABCD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CD 20.BCD 21.ABCD 22.ABCD 23.ABCD 24.ABC 25.ABC 26.AB

  27.AB 28.AB 29.ABCD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1)

  价值选择。所谓价值选择就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客体所做的应然选择。价值形成过程表明,价值是主体在实践中选择的结果。由于人的需要以及客观事物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们的价值选择也是多样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从而表现出价值取向,即价值观上的差异。人们的价值选择又不完全是主观任意的,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功利、情感、道德、审美等主观性因素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客观性因素,所以人的价值选择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在统一。因此,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选择必然是在众多的价值取向中保持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以引导价值选择的正确进行。

  (2)价值实现。价值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的,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它要通过价值的实现才得以完成,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价值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从价值观的确立到价值实践完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统一为基础,要求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对个人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统一,增强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发扬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为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即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

  2.【答案要点】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1)自然规律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自然界的内部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但要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2)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生存受到威胁。

  (3)我国政府解决人口和资源矛盾的思路主要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口的增大与资源和环保相协调。

  3.【答案要点】所谓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孤立的、凝固地确认个别事实和现象的实际存在,而是对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现象的综合。现实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它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的“现实”的原因、现实性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

  现实性和必然性相联系。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它内部的深刻必然性决定的。在事物发展中只有必然的东西,才会或将会成为现实的。一个事物尚未出现时还不是现实的。但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现实。反之,一个事物当今还是现实的,但只要它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就迟早一定会变为不现实。由于必然性总要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因此在必然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都要受到偶然性的影响,也无法排除其他可能性的干扰。它可能比较顺利地较早地变为现实,也可能因遇到较大的困难和曲折而较迟地变为现实。同时,现实的某些具体特点、细节、又受偶然性的影响。

  4.【答案要点】(1)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从自然中索取生活资料,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3)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4)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①人们只强调改造自然,而不去保护它,结果是破坏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界报复了人类,造成了一些自然灾害,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②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从理论上看,这两种错误态度都没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从实践上看,二者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5.【答案要点】(1)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

  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6.【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

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3)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7.【答案要点】(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所决定的。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按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这两种不同分配方式的结合。正是由于这两种分配方式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征能够在个人分配领域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畅发展。

  (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收入分配上保证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都能得到回报,保证生产要素所有者有充分的动力把其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从这一意义上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

  (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意味着个人收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我国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个人收入不仅来源于按劳分配,而且也来源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表明,拥有这部分收入的人不仅是劳动者,同时也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公有制企业中,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按劳分配,但也会有一部分来源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但也会有一部分来源于其他劳动收入。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意义在于:可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动力;体现包括土地、资本、

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8.【答案要点】(1)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关键的问题。美国的干涉是造成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美国对解决台湾问题负有重要责任。所以,只有实现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由威胁转成对话,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政,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

  (2)美国政府为控制台湾,不希望海峡两岸尽快实现和平统一,但在台湾问题上也不会铤而走险。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世界事务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第二,中国拥有核武器。若美国以武力介入台湾问题,将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第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和务实而灵活的政策,得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3)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人民是炎黄子孙的一部分,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所有华人的共同愿望。

  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对两岸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大大有利于台湾地区的长期稳定与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