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新东方名师点评考研英语阅读及参考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5 22:01  新浪教育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行阅读的点评。

  周雷:阅读理解今年出了三篇,上来以后很多同学对第一篇文章有一点陌生,因为第一篇文章出的话题是社会科学问题关于人口问题,主要是讲移民,进入美国社会的问题,但是这个文章难的特点是第一句话也就是它的核心句里面有一个词,这个词很多同学可能并不认识,而且这个词在后面还出了一个题目,这个词就是第21题提到的,这个词如果大家不认识可以稍微猜一下,这个词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homo”,这表示“相同的”,后面有一个“genizing”,这个词缀表示和它统一,表示基因上或者其他方面的一致,通过这个词你可以大概知道这个词的大概意思是表示“类似”或者“相同”的意思,根据这个意思你可以知道文章第一段重点提到的问题是美国社会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使人们变得一致的机器。如果大家对于美国社会或者是背景有点了解就知道美国是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号称是人的大熔炉,不管你来自什么地方最后都熔炉到美国社会中去,根据这个思路往下走,整个文章读起来可能稍微轻松一点儿。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也提到从三个方面会讲到美国种族融合的具体表现,第一个是大众传媒、第二个是广告、第三个是体育,这些是一些具体的力量,能够促进一致化,人种变得一致的因素。第二段主要是举一些数字例子来讲一下美国现在的外来人口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和一百年前基本类似。最后提到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外来移民的语言问题,第二他们是否在美国拥有房子,第三种族之间的通婚。在后面的几段,又通过这样的手段进行了论述。总体而言,还是提到美国人口的融入是一个普遍现象。整体来说第一段比较难,但是后面的题目也不是特别难。

  比如21题出到一个词汇题,让大家猜第一段的核心词是什么意思。

  22题是一个细节题,23题也是一个细节题。

  24题提到了美国两个明星一个是施瓦辛格,就是施瓦辛格他们也是移民,来自奥地利,后来当过健明星后来当了明星现在当了加州州长,说明施瓦辛格的影响力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说明一个移民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并不是说施瓦辛格代表奥地利的文化,而是代表美国的流行文化。这个角度讲24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D,显示出了美国文化的强有力的影响。

  25题可以说是一个主旨也可以说是作者的态度,就问美国社会对于移民的融入过程是成功还是失败还是什么情况,它的过程应该讲是比较成功的。它从三个方面讲到美国种族之间的通婚比例是比较高,美国移民到第三代的时候基本上完全忘掉了原来的语言,同时新移民的家庭一般高于50%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说明他们在美国大陆已经定居了,所以25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择B。

  第一篇文章可以说算是我们在以前历年考研真题中出的不是太多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口问题的,我印象中只有97年出过一篇有关美国人口普查的文章,这次又出了。

  第二篇文章,我自己也找了一下,发现它选自于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由M.swan编辑的一本英文读物《Inside Meaning》,而这个文章最早的出处英国《卫报》集团下很著名的一个报纸《观察家报》,讲到的是英国的情况,如果大家了解一点儿英国的文化背景的话,读起来会非常轻松,就是著名的莎士比亚的故乡就是斯特拉福德这个地方,他说这个地方只有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就是莎士比亚。但是围绕莎士比亚产业有两个,而且是相互敌对的分支,一个是非常非常著名的叫做皇家莎士比亚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剧团,它其实在英国也是非常有名的,排练各种各样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另外就是那些住在这个莎士比亚故乡小镇的人,两群人对于经济利以及地方发展上有一些观点上的不同。后面又讲到这个地方一般的居民不太喜欢搞戏剧的人,因为搞艺术的人,有一些艺术家的做派,比如留长头发、胡子,穿着拖鞋,可能晚上也不太按时睡觉,搞的吵吵闹闹。但是这个地方有一点特别明确,作者在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提到,其实这个事情是有点讽刺意味的,想想现在这个镇子上的居民之所以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是因为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当年可能就是这样的模样,留着长头发、留着胡子,同时可能整天吵吵闹闹。通过这样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在莎士比亚皇家剧团和当地居民的争论中作者的观点其实是更同情艺术家的。

  后面又讲到来到莎士比亚故居访问的人有两类人,一类是观光客,还有一类是专门来看戏的,作者引用别人的观点来说明,观光客一般来说不看戏,同时也不一定晚上在这个地方逗留,但是看戏的人一般都会在这个地方消费,在这个地方住一个晚上有可能去饭馆吃饭之类的,还说有些人甚至是住上四、五个晚上。通过这句话其实作者在间接的说明一个问题,这些看戏的人可能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更加大一些,言下之意就是说剧团对当地经济比居民开的饭馆末、开的酒店对当地经济拉动更大一些。

  后面就讲到这个剧团现在是有点亏损了,但是当地的政府不愿意补贴给剧团费用。有一个方法就是要涨价,但是作者在最后一段用一个很明显的词儿“shame”,说这是一件令人羞辱的事情,它认为艺术本身就会让很多年轻人跑掉,年轻人看不起戏了,也不能普及戏剧了。通过这一点来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作者在两个群体对立之中,在剧团与当地居民的对立之间更加倾向于剧团。

  根据这样的思路来看,后面的题目就不是特别难了。26题正确答案应该是A,镇上的居民是否认了剧团对于镇子收入的贡献。27题是选择B,说到文章第二段的意思,就是看戏的人,对于观光客的影响大一些。28题的答案是C,这个地方很多同学可能做错,它说在传统在斯特拉福德当地政府有一个传统就是“哭穷”,它用了一个词就是“crypoor”,这和汉语有点类似,这个地方的人是不是真正的穷,它说好象每个酒店都要加一个新的楼,说著名的希尔顿酒店也要在这个地方开业了,内部装饰及其奢华,很明显这个当地经济并不是十分贫困。第30题说到作者的态度,对剧团是比较同情的态度。

  第三篇文章是选自于2003年5月15号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注意一下当年的标题叫做“过渡捕鱼”,这个题从文章分类上来说是一个自然科学关于生态方面的文章,这是今年四篇文章中唯一一篇自然科学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我想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反映今年的考研阅读比较难。而我有一个学生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他也今年考研,他回来以后给我的反馈是说觉得今年阅读理解出的特别容易。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就是说今年的文章偏重人文科学的东西多一些,如果是学理工的,对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不太了解的话,一、二、四这三篇文章做比较难度大一些。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渔业过渡捕捞会导致鱼群大量衰减。

  31题,出的有一点像05年的第一题,就问第一段和后面各个段落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第一段讲到了历史上的一个情况,就是说当史前人类到达一个新世界的地方,对于大型动物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就是这些大型动物很快就灭绝,小动物会生存下来。按理说应该是小动物首先灭绝,因为它抵御风险的能力高一些。为什么大动物首先灭绝呢?后面又讲到了,大动物是很容易被人捕捉到的。其实是用这样的情况类比在海洋渔业中发生的情况。海洋渔业中我们人类首先捕的是大鱼的所以大于灭绝速度快一些。我对比了原文《经济学人》的篇幅是大于这篇文章,由于篇幅所限,出题的时候命题专家把这个文章削减了,导致有些内容感觉有点衔接不上的感觉。

  32题是一个推理题。33题正确答案是C,它说到现在海洋生物的总量现在损失量是非常大的。34题和35题分别是细节题和主旨题,这里不多说了。

  我们再看一下最后一篇文章,如果大家在网上搜索就会发现这篇文章05年第7期英语文摘上原文登过,原文中有一个题目叫做《The art of unhappiness》(《忧郁的艺术》),英语文摘是摘要05年1月的《时代周刊》,是一个《时代周刊》的专栏作家写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典型的人文学科的文章,同时文笔非常好,可以说是一篇英语的美文,当然我估计大家考试时候精神很紧张,能把大意抓住就不错了。文章主要意思是讲什么呢?在以前艺术都是歌颂美的意念,但是从19世纪以来艺术正好转向了,从歌唱或者赞颂,描写生活中美的一方面,转向为看生活中一些丑恶的一方面。其中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大家对于英美文学稍微了解的话一下就懂得整个文章的意思了。这个转向就是从华兹华斯的水仙花转向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其实后面解释了原因,为什么以前艺术歌颂比较美丽的东西,现在歌颂的都是忧郁或者人生的苦难。主要原因是现在不缺乏歌颂美丽的东西,它提到现在的商业社会广告还有一些商业活动永远是歌颂美的东西,估计大家可以理解。每天打开电视,广告里面看到的都是俊男靓女,都是如画的风景,特别漂亮的房子,给你的感觉就是人生和社会都是及其美好的。这种情况下艺术要起到一定的反作用,提醒我们人生是有苦难的,人最后是必将有那么一个结局。

  这又回到考研阅读中曾经无数次出现的话题,就是人终有一死的话题,这也是考研阅读中比较愿意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生的终极意义的问题。这篇文章本身不难,但是它的意思是比较难。第四篇即便翻译成全文中文让大家看,可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也是有一点点障碍的,而且由于大家做题做到最后头脑也不是一定特别清楚,所以可能导致做题的时候有一点头晕的。

  36题是一个例证题,问华兹华斯转向波德莱尔,从水仙花转向恶之花,作者表达的是什么?这个答案是D。37题是词汇,正确答案是B。38题其实是一个细节题,正确答案是D。39题是比较难的,肯定很多同学会在B和C之间犹豫,正确答案是B,最后是符合作者的意思,作者认为这种意识虽然是反对我们人类的快乐,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那么合乎我们的口味,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一种清新的空气。C里面有一个“enjoy”这个词有的同学把握的不太准,按照朗文字典的解释,解释得非常到位的就是“to get pleasuse from something ”,所以从这个意思上讲,C不一定会非常贴切文章的意思。

  整个的阅读理解,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估计大家不会做得很差,当然阅读理解每年都是比较难的一部分,要想得到高分也不容易。今年的阅读理解和去年难度基本持平,做的好同学可能正确答案,最后得分大概在26分-30分。一般的同学可能就得20分-22分的情况。

  网友:25题的A为什么不对?

  周雷:这主要是要看一下题干,它说作者的意见中移民进入美国社会的这样一种融合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它现在让你根据文章的意思看一下融合问题是什么样的。A是有回报的或者值得的、值当的。B是成功的。原文中我们看到作者描述的是移民进入美国社会、融入美国社会的过程很成功,但是没有讲到这个融入过程对于美国社会或者对于移民本身有什么回报。这个题难就难在A和B两个词都是正面意思,很多同学在这两个正面意思之间不知道如何取舍。但是要注意虽然是正面意思,但是不一定完全和题目讲到的东西相关。整个题目是讲融合的成功,而不是说融合成功后会有什么样的回报的问题。

 
 考研数学难度调查: 很难 一般 容易 较难

 
 考研英语难度调查: 很难 较难 一般 简单

 
 考研政治难度调查: 很难 较难 一般 简单

参加考研博客联欢会赢大奖。  

2006年考研真题及答案(持续更新中):政治 英语 数学 MBA综合、英语真题

    参加数学政治英语考后讨论,写下你的考研必胜誓词,欢迎来考研论坛聊聊。自我感觉考得不好的,欢迎进来发泄发泄。送考试祝福,点击进入许愿专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