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自考冲刺 > 正文

2006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串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03/06 14:31  自考365.COM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本章命题材的规律和预测的分析

  一、本章命题的规律

  本章为每年必考的章节,在马哲这门课中属于命题的重点之重,其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本章命题的重点之重,命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题型都考过,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上半年,每年都考过这条规律,而且都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家要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的总特征。

  二、本章的试题预测分析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重点)

  所谓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联系?P60第二段(重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什么是系统?P64(非重点)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4.什么是条件?P63(非重点)

  条件是指同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5.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P67(重点)

  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什么是新事物?P67(重点)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7.什么是旧事物?P67(重点)

  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8.什么叫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宇宙观,它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并否认客观矛盾的存在。

  9.什么叫矛盾?P72(重点)

  矛盾的概念包括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含义及其区别。逻辑矛盾是指思维中前后不一致,自相冲突。它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是应当从思维中加以排除的。而辩证矛盾是对立统一关系,它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认和排除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不同的,如果把二者混淆起来,就会导致否认辩证矛盾。

  10.什么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72-P73(重点)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11.什么是内因和外因?P75(重点)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76(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3.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P78(重点)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14.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P79(重点)

  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15.什么叫质、量、度?P81-P82(重点)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16.什么叫量变和质变?P83(重点)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7.什么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P87(重点)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18.什么叫扬弃?P88(重点)

  扬弃是指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其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经过改造加以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什么叫原因和结果?P92(重点)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0.什么叫必然性和偶然性?P94(重点)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21.可能性和现实性?P98(重点)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结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什么叫或然率?P99第二段

  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物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

  23.什么叫内容和形式?P100(重点)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4.什么叫本质和现象?P102-P103(重点)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指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5.什么叫真象和假象?P103(重点)

  与本质一致的现象是真象。

  与本质很不一致的现象是假象。

  (二)简答题

  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P62(重点)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凑合。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联系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2.简述系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P64-P65(重点)

  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是整体性,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特性。

  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最后是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3.如何识别和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志。P67-P68(重点)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或者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P68共三点(重点)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5.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P69-P71(重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则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71(重点)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7.什么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P72-P74(重点)

  (1)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事物矛盾的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互相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P76-P77(重点)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简述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74(重点)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10.简述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74-P75(非重点)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11.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P80-P81(重点)

  "两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即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辩证统一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12.简述质、量、度的含义及把握度的意义。P81-P83(重点)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13.质和量的关系怎样?P82倒数第二段(重点)

  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一方面,质是量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无质之量,量总是一定质的量,质还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没有质,量制约着质。这种质与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14.简述质变和量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P83-P86(重点)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事物的量是很多方面的,量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引起质变的角度来看,量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另一种是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事物的质是各不相同的,质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质变过程是否发生对抗即外部冲突的角度看,质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15.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86-P87(重点)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包含着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变,这也是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表现。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有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

  质变过程中包含着量变,即包含着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旧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消亡。

  16.简述肯定和否定及两者的关系。P87(重点)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17.简述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的具体表现。P88-P89(重点)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法的否定观上根本对立的,它的主要错误在于:第一,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第二,它把否定看成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中的中断。

  第三,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18.简述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和意义。P93-P94(重点)

  (1)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3)意义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关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19.什么是现实性和可能性,把握可能性要分清哪几种情况?P98-P99(重点)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把握可能性要分清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要分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第二,要分清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第三,要分清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第四,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

  20.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和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99-P100(重点)

  (1)含义

  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二者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现实性是业已实现了的当下的客观实在,可能性则是目前尚不存在,以后才会出现(或并不一定能出现)的东西。

  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离。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意义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21.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100-P102(重点)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两者是对立的。同时,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内容都具有某种形式,离开了形式,内容就不能存在;任何形式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就没有形式。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

  第二,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第三,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3)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必须首先注意事物的内容。

  其次,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形式,选择、利用和创造适当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展,把充实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结合起来。

  22.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54第一段(重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论述题

  1.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P65-P66(重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

  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立足整体、统筹兼顾,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2.用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P75-P76(重点)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是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这是共性所包括不了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78-P79(重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首先,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又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阶段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5.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说明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尽管在前进中也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是支流。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6.运用量变、质变关系的原理,说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重点)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只能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稳步前进,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在生产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进行量的积累,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

  7.试说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并说明怎样正确地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文化。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辩证法的否定观是根本对立的,它的主要错误在于:第一,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第二,它把否定看成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中的中断。

  第三,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绝对的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必须继承的这份文化遗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京广线,当然这种继承只能是有批判的继承,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既要反对全盘否定

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明中一切优秀成果。

  8.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P89-P91

  第一,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二,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第三,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

  9.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P94-P98.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向,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科学研究中,应该抓住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必然规律,抓紧住机遇往往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重大发现的关键环节。

  10.试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掌握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P102-P104

  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主要表现在: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三,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其次,本质和现象又上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另一方面,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

  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质和现象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其次,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1.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原理,分析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坚持科学发展观。(重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证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由此可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