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上海高考志愿宝典 > 正文

名教师与高三考生家长对话谈志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1 19:06  新闻晚报

  □复旦附中 陈雁秋(作者为复旦附中历史高级教师,1995年至今任高三历史课教学,1998年至今任高三文科班班主任)

  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工作即将开始,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早在这学期开学以来,就有许多家长和考生向我咨询,希望我帮助他们选择学校、选择专业。近十年来,我每年都会参与考生的填写志愿的工作。我认为,填报高考志愿大有学问,科
学地填报志愿不仅能增加录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就我近十年来在填报志愿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考生和家长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正确认识自我,科学选择最适合自己条件和心愿的专业

  分析:每个考生都以进理想的大学,读理想的专业为自己成才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在平时认真学好必要的知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对未来的学习环境、专业工作特点等外部因素有所了解,另外,还要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气质等因素要有清楚地认识。应该明白,现在填报的志愿(专业)与考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发现,现在有相当数量当年非常优秀的考生在就业时,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的工作,有的还只能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再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学成后的第二次选择,考生不要轻易地放弃现在的选择机会。

  案例:2000届的Z同学,当年学习成绩在班上平平,但她专业思想十分明确,志愿从高到低填写,一个不漏,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均是外语类的。最后,她被一所较好的二本院校的德语系录取,毕业后在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任德语翻译,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2001届的W同学,爱好经济类,当年,根据她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考上财大的任何一个高分的专业。由于受到名校氛围的影响,一定要报考复旦,最后她高考的分数刚够复旦最低线,所以无法进入复旦的经济类专业,进了一个她不喜欢的专业。后来,她被一家会计事务所录用,但同时她被告知,因为专业不对口,进所的前三年只能一边打杂一边再补上其需要的专业知识。

  总结:选择名校并不是个错误,名校学习气氛好,师资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能在名校学习,的确是一件好事;但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地选择名校那只能是失误。人的兴趣和能力是多样的,考生在填写志愿时一定要认真地考虑自己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二、充分预测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谨慎地选择当时的“热门专业”

  分析:所谓“热门专业”就是录取分数高,就业薪水高,因此,也是填报人数多,竞争激烈的专业。而“冷门专业”则是相反。相对来说“热门专业”招收的是一些国家紧缺的人才。但国家的需要不是一层不变的,国家的需要是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的。我认为,“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并不是绝对的,一层不变的。决定专业的冷热不是在于填报志愿的时候,而是在于四年后学成毕业时。

  案例:2002届的Z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各门功课全面发展。但是,她个子较矮,又不善言辞,根据她的特点,当时我建议她选择文字类专业,但这些专业在当时属于冷门专业,一般考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考生都不太愿意报考的,她也不例外,她选择了当时很热门的政法专业,在学习期间,成绩也很好,但到了就业时问题便接踵而来,她先后在市区级的几家法院和检察院实习,但由于现在政法系统人员的需求不像前几年那样紧缺,再加上她的不善言辞,一直就没有落实满意的工作。

  总结: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务必要处理好“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对“热门”专业要作冷静地分析。如果大家一窝蜂地填报“热门专业”,就会造成撞车而导致自己高考的失败,也会造成国家招生计划严重失调,于己于国都是不利的。作为考生家长,不能以职业的现状作为选择志愿的唯一参考,而应该考虑到几年以后毕业时该职业的供需情况。如果缺乏对职业的预测,就会出现专业选择时的“赶潮”现象,其结果会产生人力供求关系的总体失衡,这种失衡对个人而言,很有可能成为高考的胜利者、“赶潮”的失败者。我建议考生和家长不妨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充分了解未来的人力供需要求后,选择一些“绩优股”专业。

  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心理能力,明智地决定“高填”和“低就”

  分析:在填报志愿时遇到最多的是在填报志愿时的“高填”还是“低就”的问题。所谓“高填”就是将志愿填得高于考生当时的水平,而“低就”则是将志愿填得比当时的能力低,从而能确保录取。我认为,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高填”和“低就”。考生填报志愿的依据是进入高三的历次考试成绩和市、区统考的成绩,考生从填报志愿到参加高考,其中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努力,大多数考生的成绩还会多少有一些提高。

  案例:2005届的D同学,在高中学习期间,直到模拟考试时,无论是哪一次成绩,都离复旦大学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该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成绩不理想,是并不刻苦努力,花的时间比别人少而造成的。到了填写志愿时,经过慎重的考虑,他决定填报复旦,填报后并积极刻苦努力拼搏。最后,以540分的考分考进复旦大学。而Q同学,平时学习绝对刻苦认真,但她的心理状态不是很好,经常会感到紧张,到了模拟考试的时候,成绩勉强在复旦上下。当时,很多老师都劝她要慎重考虑,但她执意要填复旦。之后,她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状态越来越差,最后,以1分之差落到了二本的院校。如果当时她能够慎重地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退一步而居其次的话,无论填上外或者是财大都可以被录取到最好的专业。

  总结: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决定“冲”和“保”的不仅仅是考生的实力,还要充分考虑到考生的潜在的因素。人的智力因素来讲应该是基本恒定了,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变化。在最后一个月的变化,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高考只承认考生的分数,不承认考生的潜在能力,但如果有坚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填报志愿后,经过一个月的刻苦努力,成绩是可以提高得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留有一定的冲刺空间,当然,也要充分考虑到在填报志愿后的一个月里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冲刺要留有余地。总之,该冲的要冲,不该冲得不要乱冲,以免得不偿失。

  四、全面了解今年在上海有招生计划的外地院校的情况,不要轻易放弃“外地院校”的志愿

  分析:在高考志愿中,每个考生在每一批院校的志愿中必须填一个外地院校,这是由高考志愿规则所决定的。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考生报考外地院校。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每年几乎有大量的学生,要我帮助他们填写志愿,使他们避免被外地院校录取,很少有学生要我帮助他们填写到外地院校就学的志愿。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考生和家长会考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等等。我觉得,考生在填报志愿中,要正确处理好“本地院校”和“外地院校”的关系。

  案例:1998届的W同学和2001届的H同学,当年的学习成绩并非很理想,在上海很难考上“名校”,所以,他们都报考了外地名校。后来分数下来,他们的成绩均刚过一本线,如果选择上海的学校,就不会太满意,因为填报了外地院校,最后,W同学被南京大学录取,H同学被厦门大学录取,圆了他们的“名校”梦。

  总结:当然,是否报考外地院校要根据考生的经济、心理、性格等实际情况来决定。但是,在填报的时候,不要不加思考轻易地放弃。可以通过自己的亲友和实习的朋友,或者是

高考招生声讯电话,全面地了解考生有意向的学校的交通、生活等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取舍。

  五、认真阅读和分析近三年的录取

分数线,切实填好第一志愿,也要重视第二、第三志愿的填写

  分析:随着招生院校录取自主权的扩大,考生的第一志愿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因此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和作用就将进一步突出。因为各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比较多,往往第一志愿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报考的人数,所以一般就不会再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或者分属较低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招收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因此,选报好每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1999届的P同学就是因为没有填好每一批的第一志愿而落到了大专。当年,该生填报的第一批院校的第一志愿是华东政法,第二志愿是南京大学。这种“高填”使得他无法被重点大学录取。第二批院校的第一志愿是上海中医学院、第二志愿是上海理工大学,第三志愿是水产大学,第四志愿是南京

审计学院。结果,他填的中医大学的中医系第一志愿报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当年招收的人数,从而落到了第二志愿上海理工大学,结果,理工大学在第一志愿已经招满,不再招收第二志愿的考生。于是,他又落到了第三志愿水产大学,但水产大学在第二志愿时完成了招生计划,不再招收第三志愿的考生。这样,他就与普通大学擦肩而过,最后只得到第三批大专院校就读了。当年他如果能够冷静地考虑第一批院校的志愿,明智一点填报上海大学;如果他能够在第二批院校填报时将水产大学填在第二志愿时,那么完全就可以就读本科大学了。

  总结:填好第一志愿是十分重要的,这并不是说,第二、第三志愿无关紧要,可以随意填报。因为在高考的实际操作中,每个考生都选准第一志愿,都按照第一志愿“百发百中”地录取,实际上是做不到的。高校录取时,虽然首先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但每年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大学从第二、第三批志愿中补取。为增加录取的机会,考生在填写志愿中,每个批次、每个专业之间要有“坡度”,从高到低依次填报。

  六、不随便放弃志愿,不任意填写“不服从调剂”,以增加录取的机会

  有许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愿意服从调剂,更有甚者,不仅不愿意填写第三批录取学校,有的第二批本科院校也不愿意填报,近年来,这种现象越发严重,甚至出现了个别考生除了复旦以外其他学校一概不填报的现象,他们认为,这次考不上,还可以再读读高复班,明年继续拼打。

  正是因为不服从调剂,使许多本来可以考进大学的考生名落孙山,本来可以考进重点大学的考生只能近一般大学。在填写志愿表中“是否服从调剂”这一栏时,我们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权衡利弊,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若填写了“不服从”,一定要充分估计到由此带来的风险,要做好不被录取的准备。我建议考生和家长尽可能地填写“服从调剂”,有了这一条,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可以多一份机会,增大考取的概率。虽然可能会被录取到不理想的大学和不理想的专业,总比考不上大学好。更何况现在许多大学允许学生在就学期间换专业,不如先进大学的门,考虑专业问题。

  对一些只填报重点大学的考生来讲,更应该理智地考虑问题,根据考试填报志愿规则,如果填报以后可以撤销,但不填报,是不可以再填报的。我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每一批志愿都不要放弃。高考成绩出来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在不想去的可以到招办去撤销志愿,不要在填报时不填,以免在录取时后悔。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新闻晚报·升学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