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要求的变化轨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2 11:44 新浪考试 | |||||||||
关键语:由限制到宽松,由宽松到限制 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像给材料作文,一般是要求写成议论文的形式,后来,自从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当然,这种“文体不限”并不是说能够写成没有文体特征的“四不像”的文章,而是指在文体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有了更宽松的环境。
但是,2005年开始,部分省份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重庆、北京卷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说明文。湖南卷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而湖北卷表面上无文体要求,实际上题目中隐含着“结合自身感悟作文”,也是一道议论文。这表明,在经历了文体的“大开放”、“大宽松”之后,开始由宽松到一定的限制了。 从以上两点来看,近年高考的作文命题,在命题思维上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限制――开放――有限制的开放”过程。如果说“限制”是考生在完成规定动作的话,“开放”就是在做自由体操,那么,现在“有限制的开放”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了。这个过程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命题者科学思维的体现,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结果。 本文内容由《全品高考网》提供新浪高考独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