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做阅读理解时的猜词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3 20:53  新浪考试

  做阅读理解时的猜词技巧

  主持人:我们的老师经常对考生讲“心里有题,考试不急”。如何我们才能对高考试卷做到胸有成竹?

做阅读理解时的猜词技巧
高考英语辅导专家田忆林老师就网友提问进行回答

  田忆林:对高考试卷胸有成竹?我是这么认为的,主持人所说的,英语是最后一门学科了,在高考也是最后一门。其实英语在最后一门压轴,它应该是一个很轻松的考试。因为英语考试是一种能力考试,比如说阅读,同学在平时复习当中、学习当中都在不断地练习,阅读说实在的,只要把文章看懂,题就不难答。所以,最主要的,一要有词汇量,二要有技巧。这个技巧就是我刚才说的,用文章中的这段文字的表述看看背后的意思。这不是一日之功,是在长期的磨炼当中得出来的。再比如主旨大意题,是在你读完了全篇文章里要得出一个文章的主线,尤其是主旨大意题的主题句往往在很多文章中都出现在文首,也就是在文章的最开始,在文章的最开始就交代了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或者还有些文章首先是提出观点,然后又提出另外一个观点来驳斥前面的观点,这篇文章的主旨应该是驳斥前面文章的观点的意思。所以,我觉得在做阅读的时候,同学平时要多努力多琢磨,多思考,多反思,多想想这个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答,而我们有的同学有时候就是拿着阅读理解都能看懂,但是答不对题。原因就是他把自己的想法给加进去了,这是做阅读理解题最大的失分处。所以,拿到考卷怎么做到胸有成竹?第一,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复习,自己要有信心,做好一切准备,拿到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不害怕,要有一身霸气进考场的气魄。做阅读理解就像你在学校、家里做一套练习题。

  做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把文章看懂,把文章看懂就能把阅读理解大部分题都做得不错。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同学往往是词汇量不足,在阅读理解题中卡壳,所以再一次呼吁、建议考生,在高考的考场上要想做到阅读理解胸中有数,非常重要在后面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词汇量扎实。

  网友:我最后一段时间对于英语在几大板块来讲,哪一块提分效果更加明显?

  田忆林:听力和写作。有的同学说听力就是拿分的,帮我添彩的,也就是发展我个性的。应该说听力只要经过不懈的训练,不懈的训练就是要坚持,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要锲而不舍,每天要坚持听,只要做到这个,我们在听力题里,因为你听的比较多了,对各种各样的题型比较熟悉了,至于怎么听弦外之音,怎么计算,怎么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对话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你平时的训练当中,听多了以后,已经成了一种自然的反应。所以,听力历来是我们在后面加大它的训练力度,也是高考里面增长分数一个非常好的亮点。

  再有一个是写作。为什么说后面写作也可以加分呢?因为写作是可塑性很强的一道题,而且写作是唯一的一个主观题。所以,只要在高考之前把我们所学过的所有的句法结构,把它梳理一下,把最近几年高考题的作文写一下,然后我们对照这个标准答案来看我们的作文和标准答案有多大的差距,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我们可以把我们所看到的优秀同学的优秀作文,我们来看他是怎么去描述这件事的过程的,他又是用哪些词来表达准确无误的,优美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东西完全是可以模仿和借鉴的。有一位同学在上完我的课之后这样跟我说,他说田老师,你给我们讲的那些句子还有那些短文,在后来的考试当中都用到了。所以,我们说英语的作文重在模仿,模仿的过程当中依然要有词汇的支撑。所以,在后面读一点、背一点、写一点,我觉得三个“一点”有能够帮助我们在写作里面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

  网友:我在答题的时候,单选题和完形题一般多一半、错一半,阅读的D篇和E篇也错的很多,这个怎么避免?

  田忆林:这个同学如果单项选择错很多,我觉得基本功有他不足的地方。最后只有这么多时间了,怎么样来弥补呢?我刚才在前面已经讲到了,主要是考动词和句法,这两点占到了单项选择的大半壁江山。所以,考生们可以做一点动词题,做一点有关句型的题,梳理一下。有些同学说这可能是题海战术,其实不要多,常见的句法熟悉一下,温故而知新就可以了,这是解决单项选择的方法。

  单项选择又不是完全考语法的题,因为很多答案都是来自于上下文的暗示,也就是在语境中考语法,不是单独地考语法。15道题的构成都是很科学的,比如冠词一题,时态三题、从句三题,形容词一题等等,基本上比例都是非常准确的。我们应该以15道题为单位,做一做我们已考过的一摸题或者是去年16个省市的自主命题高考题,15个为一组,来训练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如果你每次都犯相同的错误,都是错在同一个点上,你就应该对这一点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尽可能让自己的单项选择少丢分。

  完形填空,有的同学都反映这样的情况,完形填空看懂了,但是答案就是选不对。这里有几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对词与词之间的区别,词的辨析有问题了,因为这一点对高三的同学来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问题是我们丢分的一个点,不知道这四个答案中间,尤其是排除了两个以后,还有两个无法排除的时候,这两个答案里头的辨析不清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对文章的主线把握不准。就像走路一样,走到一定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岔道,这时同学就进入了岔道,一旦进入岔道,可能有一小段3到4个空全部丢了,可能在这个岔道走完之后又回到主线来了,但是中间的岔道就导致同学会大量丢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对文章的主体所讲的内容没有能够把它沿着一条线往下走。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是同学们非常苦恼的一件事。怎么解决?最关键的是做一篇完形填空就要分析一篇完形填空,在后期不要滥做完形填空,一定要做高考模式的完形填空,(用第一人称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有夹叙夹议的内容,在经历了这个故事之后,自己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升华。)根据这样的内容,你在做的过程当中,肯定你会出现错误,你就要清点错误,哪些错误是属于词汇的,哪些错误是属于句型的,哪些错误是理解上的错误。词汇我们可以弥补,因为后期我们还要多记词汇,多背单词,使词汇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基本功的问题,现在来弥补可能不是很来得及了。所以,我们应该把词汇这个问题解决掉。

  第二,你的理解上出了问题。理解上出了问题往往是你的逻辑推理不是一个正确的推理,这也是你思维方式的问题。思维方式的问题就是在你的反思当中、总结当中来加以纠正,尤其在考前,一定要纠正,把自己的思路规范到高考的完形填空的整体故事情节的主线上来。因为这个只能是考生自己去体会,一定要跟自己去做斗争,就是说可能自己说服不了自己,但是你必须要坚持这样做。因为文章是别人写的,题目是别人设置的,不是你设置的,所以你不能自己自以为是,往往自己自以为是的同时,就像主持人说的那样,会丢掉一半的分,就非常非常可惜了。因为你看懂了,但是没有得到分数。所以,一定在后期对阅读、完形填空多思考、多总结,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在考场上就会少一个失误。

  网友:做阅读理解时有时往往遇到模棱两可的题,遇到这种题应该怎么解决?刚才您的讲话中说猜词,猜词有什么诀窍、技巧?

  田忆林:猜词确实是有技巧的,主要是通过几种方式,简单介绍一下。猜词是划横线,现在从2006年的趋势来看,不仅仅是猜词,还有猜句子,你要理解这个划线句子的意思,或者是理解划线的词。有这么几个诀窍,首先考纲里有一个构词法,往往考生不太注意,实际上构词法就是扩大我们的词汇量。因为在阅读、完形填空里,如果由于构词法构成新词是不会注中文的。为什么跟猜词有关系?猜词有的就是由构词法构成的词让你猜。如果你有了构词法的能力,对构词法很熟悉,这个词就很好猜了,甚至不需要看文章就能知道这个词。比如2002年我们考一个划线的词是什么意思,叫review,大家都知道这是复习的意思,它前面有一个前缀“re”,大家知道是再的意思,所以它的意思是“再一次的检查”。所以,你只要认识了review,根本不需要看文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这是第一个技巧。

  第二个技巧,在给你词的时候会有一个同位语来解释,但是是用英文给你解释,这就考察同学英英互译的能力。

  再就是往这句话的上面看两句,往下面看两句就能明白,甚至看这一段(如果不是很长)。如果这个段落很长、字数很多,应该是看它附近的句子。如果在很短的一个段落里,就需要把这一段看明白,顺势就能推出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看上下文找答案。

  这是猜词,我刚才说了三种主要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用反义的方法,划线的词的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内容正好是反的意思,你可以通过给出的反义词,这个已知信息作为参照,就知道这个词和它的意思相反,尤其是当中有转折性的连词的时候,就更为明显。

  所以,在猜词方面除了我刚才说的,更多是考生自己的体验,因为高考的时候是自己孤军奋战,而你在平时的准备当中尤其是考前,猜词是从哪里得出来的?和它的上下文有关、反义有关、同义有关,和它的构成词有关,可以琢磨规律,如果有老师点评更好。

  主持人:为了给考生助上一臂之力。光华鼎力教育机构于5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北大资源楼和木樨地中国科技会堂特别推出“2006年高考考前名师特训班”,英语学科由田老师主讲,考生可以去参加这个特训班,可向光华鼎力教育机构咨询,电话是62636290、82621103。另外对于不能参加面授辅导的学生,光华鼎力还推出了一套高考名师能力方法点拨冲刺光盘,有需要的考生也可向光华鼎力联系。

  感谢新浪网友参与,同时也感谢田老师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今天的访谈,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考生在2006年高考当中都能够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参加明天的数学访谈。

  谢谢田老师,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上一页] [1] [2]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