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共同侵权行为(2)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2 21:32  万国学校

  四、教唆、帮助的共同侵权行为

  依《民通意见》第148条,此类行为的责任承担分为3种情形:

  1.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原则上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2.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不成立共同侵权行为,由教唆人、帮助人单独承担民事责任;

  3.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成立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民事责任,但在内部责任分担上教唆人、帮助人应承担主要责任。

  【例1】甲(18周岁)、乙(16周岁)二人在外玩耍,见丙家的狗在门口静卧,甲对乙说:“你去用石头砸那条狗。”乙听后,用石头朝狗砸去。狗急,跳起咬伤行人丁。问:对丁的受损如何承担?

  A.甲承担

  B.乙承担

  C.甲、乙的父母承担连带责任,但甲承担主要责任

  D.甲、乙的父母分别承担责任,甲承担主要责任

  【答案】C。

  请仔细体会C、D项的区别。

  【例2】赵某在公共汽车上因不慎踩到售票员而与之发生口角,售票员在赵某下车之后指着他大喊:“打小偷!”赵某因此被数名行人扑倒在地致伤。对此应由谁承担责任?(2004年卷三13题)

  A.售票员

  B.公交公司

  C.售票员和动手的行人

  D.公交公司和动手的行人

  【答案】C。

  五、共同危险行为

  共同危险行为主要依据的是《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4条,本条规定了3层意思:

  1.共同危险行为的定义

  指数人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结果,而实际侵害行为人又无法确定的侵权行为;

  2.责任承担

  共同危险行为成立后,虽然真正侵害行为人只能是其中一人或一部分人,但如果无法确定谁是真正的侵害行为人,共同实施危险行为的数人承担连带责任;

  3.免责条件

  虽实施了共同危险行为,但如能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并非由其危险行为造成(即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举证无过失),可予免责。

  在具体适用中,以下几个问题须予注意:

  (一)共同危险行为连带责任的归责基础

  该归责基础在于:法律在无法确定实际侵害人的情况下,基于对受害人提供保护的考虑将全体危险行为人认定为一个侵权主体的推定。因为在共同危险行为中,每个危险行为人的行为都有致害的危险性,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增加受害人获赔的几率,同时亦考虑到了全体侵害行为人的过失。试看下述二例:

  【例1】甲、乙两少年于春节期间在街头上同一地方同时燃放爆竹,爆竹的种类相同。不幸的是,其中一个爆竹飞到行人丙的脸上,炸伤了丙。

  【例2】甲、乙相约一同外出打猎,各持同一型号土猎枪。甲、乙同时发现前方300米处有一野兔跳跃,甲、乙同时开枪,上前一看,一位割草老人倒在地上,身中一弹。

  上述两例中甲、乙的行为均构成共同危险行为。说得明白点儿,发生了共同危险行为时,法律面临两难选择:一是受害人无法举证是哪一个行为人行为所致,故可驳回原告起诉;二是推定各行为人成立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但其中肯定冤枉一个(由0%责任上升到50%责任),放纵一个(由100%责任下降到50%责任。)这是理论推理与现实证明能力不符的现实问题。基于公平与正义,法律有充足的理由选择后一种处理方式。

  (二)构成要件

  作为“准共同侵权行为”,不同于典型的共同侵权行为,除需具备主体的复数性以及损害结果的同一性外,还须具备以下要件:

  1.共同行为人的行为均具有共同的危险性质:每一人的行为都具有违法性;每一人的行为客观上都有危及他人财产和侵害他人人身的现实可能性;这种危险性的性质与指向是相同的。

  2.实际侵害行为人不明。

  3.整个共同危险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关联性。

  (三)免责

  1.从共同危险行为制度本身而言,惟在行为人举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时,才可以免责,因而只举证自己实施的行为没有过错是不能免责的。

  2.但是,尽管共同危险行为人之一不能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但却能证明其他行为人之一或一部分为实际加害人且该证明能够成立,其同样可以免责,因为此时的纠纷已不是共同危险行为,而是确凿无疑的单独侵权(一人为加害人)或共同侵权(一部分人为加害人)。

  (四)责任承担

  1.在外部,共同危险行为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在内部,共同危险行为人中的一人或部分人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以后,有权向其他应负责任而未负责任的行为人追偿。至于追偿比例,原则上采“平均负担说”。

  (五)与“多因一果”的侵权行为的区别

  二者在构成要件上的区别如前所述,在效力上的区别也很明显:共同危险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多因一果”的侵权行为人承担按份责任。

  (六)与高空抛物行为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从建筑物抛掷的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脱落、坠落的物品致人损害,不能确定具体的侵权人的由该建筑物的全体使用人承担侵权责任,但使用人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具体侵权人的除外。”虽然高空抛物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存在极大类似性,但二者的区别亦十分明显:

  1.并没有证据证明该建筑物全体使用人具有“共同实施危险行为的意思联络”且实际均实施了“共同危险行为”即抛物行为;

  2.免责事由也不一样,高空抛物行为的免责事由是证明“自己不是具体侵权人”,比如能够证明自己当时不在建筑物中或未实施抛物行为即可,而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事由是证明损害后果与自己的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六、对部公共同侵权人免责的效力

  依《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5条,赔偿权利人对部分共同侵权人免责的效力规则表现在4个地方:

  1.将对共同侵权人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界定为必要的、不可分的共同诉讼。依《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故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

  2.对于赔偿权利人仅免除部分共同侵权人责任的效力,采相对效力说。换言之,赔偿权利人免除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责任是他有权作出的一个意思表示,只要这一意思表示是确定的,即应对连带债务产生相对效力。至于放弃的具体份额,当然取决于最后的裁判。

  3.对于共同侵权人之间具体数额的确定问题,采以数个行为人按照过错程度或者原因力大小确定按份责任为原则,以承担同等责任为例外的立场。

  4.对于人民法院就赔偿权利人放弃对部分侵权人诉讼请求的释明问题,规定人民法院应就该后果对赔偿权利人进行释明并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例1】甲、乙、丙、丁四人合伙打伤戊,导致医疗费等各种损害10万元,现戊诉甲、乙、丙至人民法院。问:丁的诉讼地位如何?

  【答案】应追列为共同被告。

  【例2】设在例1的诉讼中戊明确表示不追究丁的任何赔偿责任而只追究甲、乙、丙的赔偿责任。问:戊这一表示有无效力?

  【答案】具有法律效力。

  【例3】设例2甲诉讼中,人民法院最终认定丁本应承担的责任是3万元,则甲对成承担的最大责任可能是多少?

  【答案】7万元。

  【例4】设例3中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甲、乙、丙、丁四个侵权人的责任范围难以确定,则甲对戊承担的最大责任可能是多少?

  【答案】7.5万元。

[上一页] [1] [2]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资格考试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