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高考真题 > 正文

名师做客新浪点评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9 19:21  新浪考试

>>点击查看访谈视频回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200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已经结束,新浪考试频道联合北京新干线学校于6月9日邀请到北京新干线学校专家组顾问张铁城老师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进行点评!

    
名师做客新浪点评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
张铁城老师

  张铁城老师是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曾任教育部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研究员;高考英语口试考官。下面请张老师就今年高考英语试卷进行分析。

  张铁城:今年北京市的卷子,首先听力,昨天下午三点同时向全国广播,我也听到了,也录下来,听写下来仔细看看。其他题也稍微看了一点。我觉得今年题的特点比较注重人性化。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其中第二条就是内容要特别紧密结合生活,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人文关怀。

  我们的高考题跟去年一样,从听力开始,第一道到第五道小题,一开始情绪稳定下来很重要。头几道题要注重基础的要求,很多情况下,我们命题的老师是非常精心的设置这个题。我们考试中心命题的基本原则就是:“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首先我们要注重基础是很重要的。像有很多表达基础的东西有很多,这三道题的情景不同,也不是说让你背单词、背句子、背句型,而是尽可能多种语境化情景下得到使用。我觉得第三条是最重要的突出能力。

  能力怎么突出呢?后面有几条说得比较详细,首先我们命题要为考生在考场考试营造出一个交际场合的氛围,别人等着你写文章,作者写给读者看,别人写好让你过目一下,你有什么意见。作为听、读、写的融合,虽然我们还没有说,作为听力来讲,更能体现说。今年单项的填空题很有特色,15道题有7道题都是对话,这个比例接近2002年第一次命题的8道题。虽然是考某一个句子,不是靠某一个特定的语言点,而是几个语言点综合起来。除了基础词汇以外,有一些新的词汇我们也要注意一下。

  新的词汇2006年考试说明的时候,我们要增加91个单词,在北京的试卷里要考。昨天听得比较细,听力部分看了一下,一共是922个单词,我稍微数了一下,不知对不对。其中有3个这91个单词里面的在一个对话中使用的。今年的词汇可能质量难度要大一些,有的词可能容易,但有的词也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综合使用的方面也很广,比如说话题方面,比如说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有24个话题,更多的是个人情况的话题,比如说学校的生活、求职、找工作,这些都是基础的话题。这也是我们注重基础的话题。不光是知识点,也是语法点。我们现在考试已经非常明显趋于淡化语法,而注重交际使用,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在看别人文章的时候,是否能够达到交际目的,我们看懂了没有。

  我们今天讲的是北京卷,今天上午偶然扫了一下全国卷,其中有说很多学生在去英语国家之前,很多时候是用语法来教学,这个方式要改进。我们测试单项天空题的时候,第22、24、27、29、26、39、32等等八道题都是对话。还有一些句子可能是单句。就听力来讲,就是这样。听力我看得比较多,听力也是这些题的一部分,像一个小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这个题的命题也是紧跟时代的话题。我提一个看法,像去年

福建题有新闻题,上海题更进一步,早上有一个CRI国际广播新闻,上海试卷考试听力就是用这个新闻慢速的来播放。我们还需要学生,比如说播音员阿姨说,你有多少秒种看几道题目。比如说第一道题问什么内容呢?比如说没有这个问题的话,光有A、B、C三个选项,如果你不听的话,是裤子、还是毛衣,还是别人的什么你就不知道。

  因为考场是交际场合,有两位美国人士在谈话,一个是男士、一个女士,女士去买东西,男士是售货员。如果你听懂了就知道这个女士要什么。特别像选项,上海考试有A、B、C、D,而我们北京的选项是A、B、C。他们俩说什么,如果大概能听出什么,能得八九分,还有一二分就没有听出来。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参考消息》每周三有一个“双语天地”这个版面,有三个内容,其中有一个内容,画里画外。比如说这周三有一篇画讲美国一个大学给赖斯一个荣誉博士,但是很多教授都反对,他是当时的安全顾问,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很多人都抗议。这就一句话,你把这句话打在GOOGLE网上,你就会看到上千字的文章。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会代表一篇文章。

  虽然我们还没到这个程度,在2004年有一道题是广东省出的,第一道大题是听力,第二道大题就是阅读,第三道大题就是写作。没有单项填空。我们有一个原则是在稳定中寻求发展,看这个题没有变,其实里面有很多东西变动了。我统计了各省的单选题,平均有五个是对话,这是属于语篇形式的。而北京卷去年有五六篇,今年达到八九篇。另外还有很多语法的规则,我们举一个例子第23道题,我们要在实践使用场合中去学习。所以,听力大家觉得比较容易,整个试卷来讲也比较容易。

  我觉得完型填空并不一定很容易,比如说像抽象的题,像55道题,有一个词汇就是抽象的。04年我们有这样的题,当年是84000个考生,只有16%的考生通过,考了几个名词都认识,这种非常简单,但是大家都填错了。考生里100个人只有16个填对,就是生活中越简单的词汇,越容易填错。还有第三道题,在高考全国卷里考过这道题。还有心理学教学,婴儿的教学,婴儿怎么样做。还有关于饮食问题。这都是经常看到话题,有饮食、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问题。

  我觉得开放作文也非常有特色,首先有北京的特色,右边这位老先生拿着一卷古书,使人会想到王府井里的铜像。但是边上的女士非常现代,就谈到怎么来看这个。虽然内容也有一些指点,说你写作文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写。就拿情景作文来讲,虽然是情景作文,但是和几年前不一样,作文说明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人家给你嘱咐的话两行都不到,有一些话等于是一行半多一点,只是一些要求而已。以前我们写一篇文章,都是以下五点内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五点写得非常清楚,我们这个要写60个字,但是你把这一行半,全部译成英语之后,也到不了60个字。虽然是一种情景,有范围,但是还是接近后面的开放。开放也不是一个样子,不管从表面上看,还是从形成上看,都有北京的特色。刚才我说了,我们24个话题里面,最后一个话题是文学和艺术的话题,在去年全国卷和各省市的考卷当中,里面有相当多的部分是考的文学艺术。我们今年阅读的地方没有什么文学艺术,但是这儿有文学艺术。

  网友:能否请张老师谈一下,今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全国卷包括贵州等地方,总体试卷的难度,能否看到07年英语的方向。

  张铁城:我现在研究的都是北京卷,全国卷看得还不够。让我们学生在备考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比如说今年的全国卷,贵州和广西是不是用的一道题,我不是很清楚,有阅读第三篇C篇,讲的是一种方法,要我们怎么样研究阅读方法。说很多学生在国内,这篇文章虽然说要提倡多种教学方法,这是主体。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命题命全国卷主要的单位就是考试中心,出了很多书,专门介绍在中国60年代出现社会动荡的时候,十年动乱的时候,全世界外语教学方法已经产生大的变化,叫做交际法则。这篇文章虽然作为阅读材料并不太难,但是提出这种方向,学外语复习要怎么复习。

  我是北京晨报的订户,在20日左右有一篇报告谈的英语教学。从哪儿谈起呢?从老外考中国英语试题谈起。2002年的时候《湖北楚天都市报》请外国考生来考,平均100分考60多分,这是低分。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大学教学比较少,我觉得高考题请几个外国老师考高考题,把听力题免去了。刚才我为什么老谈听力,因为听力是真正的交际法的东西。然后把书面表达题也免去了,前面30分,后面35分都取了,中间有一个单选,还有一个阅读,还有一个短文改错。考完之后结果怎么样,有两位外教,总分95分,时间是90分钟的时间,他45分钟就交卷了。交卷之后就得到92分,扣了3分。扣了这三分可能这个题本身就有问题。

  有一条我要提醒大家,看你考的什么卷子,含不含听力,含听力的卷子,据考试中心说要保持原来的难度,或者适当提高一些难度。07年的卷子我觉得还是提高一些难度。

  网友:您能不能给07年考生英语复习的建议?

  张铁城:基本上高考命题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都是一回事。过去的原则是突出语篇、强调运用,注重实际。现在不这么提了,现在提出命题思路: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07年的高考我们应该怎么复习?从第一天复习起,就要忌讳看语法讲座,不要搞语法不等于不学语法,这是两回事,语法你不学也得学。语法是在你多用、多说中明白就是这么用。在韩国,很多老师用韩国语来讲课,这样就提高语言的能力。我们希望以后不要有新东方,新东方等于是补课,以后我们都会了就不用新东方了。他怎么补,他就是用交际法。我们要一篇一篇文章看,看文章、读文章、背文章。高考总记忆、总默写,如果总讲解没用,老师讲得再好,还不如去看语法书。

  刚才我说的《北京晨报》上有一位教授说,建议在初级英语当中剔除语法教学。以前我们学外语就是读,根本不讲那么多语法。当时一位编辑说,这位教授语出惊人,其实这很多年前就有了这种说法。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的精彩点评,请各位考生继续关注新浪考试高考站即将放送的2006高考系列点评,同时也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