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7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 > 正文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提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3 13:27  文都教育

  复习提要

  为考研而复习哲学,并不是要培养理论家,那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是要训练“好学生”。确切地说,就是要打造考场健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强调针对性和效率,就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针对性来自2007年硕士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的知识点,来自考场,来自试卷上的真题。近几年,研究生政治考试的哲学命题已经非常灵活和综合,单纯识记性的考点逐渐弱化,而代之以强调考察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这就使得传统的机械背诵式方法被全面扬弃。这也是一部分同学尽管努力复习但分数较低的主要原因。

  如西谚所云:每个不幸家庭各有其不幸,而每个幸福家庭之幸相同。考哲学亦然。失败固各有其因,但成功则有共性规律。无他,方法对头,肯于努力而已。方法对则努力与之相得益彰,方法不对则努力难以为继。

  形成理论框架,掌握基本原理,吃透核心概念,就是考研哲学强化阶段的三板斧,可以说是锋利无比,莫之能御。

  要形成理论框架

  复习考研哲学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

  为什么要建立理论框架?你要真想考得好,还要复习得省劲,就得先弄明白马克思究竟是怎么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头的这套说法是怎么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固然是天才人物马克思所创立的,但却不能认为是他瞎编出来的,而是他研究出来的,是他的研究对象的理论再现。他的研究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理和客观规律并不是两个理,而是一个理。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可算是“外行”,但是我们谁也没有生活在客观世界之外,生活在客观规律之外。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套理论其实概括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物质的。为什么要坚持辩证法?因为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处于辩证关系当中。学问有不同的学科,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似乎各有各的规律。但实际上,世界是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反映的正是规律的规律。

  客观世界是一个物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必然是与物质系统同构的逻辑框架。

  你弄懂了它,在考试中这一套东西就定能为你所用,左右逢源,为你拿分。弄“夹生”了,就什么都不是,占着脑筋,让你头痛。正象一位哲学家所说,学习哲学真是“成则王候,败则贼”啊,要么全拿下,要么全完蛋。

  在强化复习阶段,按照哲学自身的理论系统建立对于学科框架的初步理解甚至感觉,还具有特别重要的实战意义。

  因为试卷上的“考点”不是孤立的,只有在理论系统中才能把握住它,也就是所谓“顺藤摸瓜”。那么怎样把握理论系统呢?其实不难。具体的做法是,每见一个章节,必先观察其框架的层次结构,这从目录上即可得到大致反映。然后,自已设问,为什么设置成这样的顺序?每一个层次回答什么问题?这样做非常有效。无论你提的问题如何,都因此而建立了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切入点,再看书或听课时就有特殊感觉,大不同于机械识记。

  这里就以整个哲学原理的理论框架为例提供一个理解方法的参照系。我们说,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都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体系,那末,为什么要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部分呢?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对它的回答可以很简单:世界只有一个。但是它有多方面的性质,所以,关于世界的道理就要根据其各方面的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展开。或者更明白的说,世界有多方面的性质,而我们的嘴只有一张,不能一句话说尽世界。只能分成几个部分,但这不同部分的分量,轻重缓急不一样。所以,谁先谁后不能随便安排。试想,如果不先解决世界是不是“物质性”的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在“辩证法”里边就难保不认错了亲家(黑格尔正是无与伦比的辩证法大师)。其他部分道理皆然。如此一来,哲学原理的呆板面孔就变得亲切平易了。

  要掌握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不仅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而且是试卷上直接的考点。我们大体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框架之后,虽然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但还需要知道考试的时候那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到底考的是什么啊?其实,主观性试题考的全都是基本原理,客观性试题考得也都是联结在基本原理上的概念。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把基本原理系统地梳理一遍。并且,能够从它们的前后关系中记忆它们,理解它们。这一步并不是很难,但是,却十分有效。

  要吃透核心概念

  有的上过考场的同学说,我掌握了不少基本原理,但遇见题还是感到心虚。这是怎么回事呢?无他,就是对原理的理解还不到位所致。这样,就不足以形成在试卷上只拿分少丢分的实力。怎样有效提升自己的实力呢?其实有决窍。就是抓牢几个核心概念,狠狠地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形成比一般人深入的理解。直接的结果就是难题考不住。假如不懂得哲学必须这么弄,而且走到不加分析地地毯式轰炸,单纯依靠强行记忆的路子上去,那就坏了。因为“背”哲学不是背诗,也不是背圆周率那样的东西。如前所述,哲学有它自己的理论系统。对于有理论系统的东西偏偏不按照其理论系统去理解它,那就真是倒行逆施,结果绝不是事倍功半的问题,而是根本莫明其妙,如坠五里雾中。最后只能落得个生吞活剥,仓促上阵。

  2007年硕士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内容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系统。可以把它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也就是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试题不算多,可它的问题很重要。象“哲学基本问题”,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你看头一个问题,虽然是德国人提出来的,象不象是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理解了它,就算是跨进了哲学的门槛。若是理解了后一个,就算是窥见了现代哲学的堂奥。解题能力的平台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这一章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它直接包含多少题,而在于它实际上给出了理解全部哲学理论体系的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基本的哲学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而也就奠定了对一些重点试题的基本破解方法。

  第二部分是“唯物论”,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这一章的试题过去不算多,但近两年这一章开始热起来了。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为什么?因为你是“唯物主义”,你当然得先把你“唯”的这个“物”究竟是什么界定清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上并不都是老生常谈,除了正确理解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层次与客观实在性的关系以及运动和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之外,还要将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把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至于考点集中的“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问题也不要忽略。在此基础上,应当注意今年考试大纲新调整的内容“实践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有点深奥,什么“双向对象化”、“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但其实一点就通,按住了“穴道”则不难豁然开朗。

  第三部分是“辩证法”,即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这一章一直是“题窝”。十年来题目层出不穷,分值占到十年中题目总分值的近四分之一。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当然要如实地认识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正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着的“一幅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卷”。正确反映世界本来面貌的世界观必然体现为科学的方法论,表现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指导我们认识和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形成了灵活多变但又“不离其宗”的考点。

  第四部分是“认识论”,即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无独有偶,这一章是毫不逊于上一章的“题库”,十年来真题分值达到总分值的四分之一。“认识论”与“唯物论”、“辩证法”相比较,后两者的对象是“世界”,而认识论的对象是“认识”,是以人的认识过程为对象的哲学理论。这就决定了认识论的原理具有非常突出的方法论功能。加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精神实质上与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乃至今年八月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的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去年大纲对这一章作出了重大修订,几乎是以全新内容推出了“真理和价值”这一节,这是哲学课程也是整个政治大纲中惟一出现的整节调整。因此,认识论部分应可扮演“理论重点”和“命题热点”兼于一身的重要角色。

  第五部分是“唯物史观”,由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共同组成。这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重头戏。它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理论上的科学再现。它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第五章);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主体的作用(第六章);它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特别是“社会发展和以人为本”,这个知识点的内容被概括得高屋建瓴,表述得精当透辟,在公共课体系中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理论制高点,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理论成果。无论是否命题,命什么类型的题,都应当认真把握。遇题则成为答案,无题亦能提高理论素养,形成理论底蕴。(第七章)。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思想在理论上的依据尽出于此,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又丰富和深化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唯物史观在考试中的重大命题意义值得注意。

  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框架的掌握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体现成效的主要方面。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考试大纲锁定的章节。需知章是最重要的东西,实际上就是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命题的单位,把理解建构在章上,实际上就为后期的习题练习,背诵原理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怎样掌握章呢?首先我们要理解章在整个理论结构中的地位,举例来说,哲学的第二章看上去非常抽象,实际上我们定睛一看,它就是讲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弄清楚物质是什么呢?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开宗明义,先要把“物”界定清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掌握章里面的节,节就是支撑章的几根柱子。第二章里的节实际上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回答了“物质”究竟是怎么存在的?第二回答了“实践”为什么具有物质性?第三回答了意识和物质到底是什么关系。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高屋建瓴,从上而下,这是一个窍门。为考试而复习哲学一定要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章到节,再到原理,向下落实,这样的效果既快又好,既能够在头脑中获得很清晰的理解方式,又可以在后期复习的时候便于归纳背诵。

  每学习一个问题或原理,要注意处理两个关系。既要注意透过原理的表述领会原理的含义,又要注意体会每一原理与其他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这正是复习哲学大有文章的地方。不问巨细地全盘背诵,费力甚多,考试中不但不能得心应手,反而必定捉襟见肘。而复习中注意消化,注意建立联系,形成网络状理解记忆,在考场上却必能临机应变,左右逢源。对此,虽则上过考场后人人心中有数,但真正有意义的却是未雨筹缪。对于章、节、原理,一定要层层系统化。只要我们做到将考试体系框架化、原理化、答案化,便定能从容不迫地摘取桂冠。

  解题练习是为考试增添胜算的重要砝码。要分两步进行,是性质不同的两步。

  第一阶段的解题练习。在经过一段复习,对于理论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验证学习效果,发现漏洞,暴露理解误区的目的,需要进行解题练习。这一阶段,可以利用的练习题较多,但一定要使用少量真题加以校正。只有真题才切近地反映了考点信息。第二阶段的解题练习应在复习的后期进行。次数不必多,题量不求大,就是以激活知识为目的的实战练习。

  以上方法并非舍此必败的不变公式,却是成功复习的典型形态。大略行之,则胜券在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