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7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 > 正文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1)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3 15:35  文都教育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即“七一”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科学内涵的最新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具备这样三个要素,即第
一,它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二,它必须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融入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第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凝聚着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智慧。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也是毛泽东思想最显著的特点

  正如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指出的,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1. 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忠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高度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情势及其发展作精确的分析,善于把群众的经验、意志、思想集中起来,并以高度的理论修养和最大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于中国社会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毛泽东思想的许多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所未论述过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完全是中国的。

  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相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地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诬蔑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右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左”的教条主义倾向。

  (二)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1.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统一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称之为毛泽东思想,不是偶然的。因为,毛泽东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顺理成章的。

  2. 在肯定毛泽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杰出代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其他许多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各个不同时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特点

  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然要有其自己民族的思想文化渊源。毛泽东思想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毛泽东批判地继承和汲取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的精华,特别是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关于民主和工业化的先进思想,把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推进到了更高的境界,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2. 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思想内涵上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借用了中国传统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形式。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