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费“惹”愁几多家长 你掏钱送孩子进名校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4 14:08 厦门日报 | |||||||||
7月21日本期的话题预告在报纸上一露面,“新闻评弹”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家长们像是被触动了某根敏感神经,反应异乎寻常地强烈—— 现状:择校费“惹”愁几多家长 潘先生是位做小本生意的商人,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他的儿子小潘在外国语学校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外国语学校,像小潘一样落入择校生行列的还有很多,他们都要交3万元的择校费。而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其他岛内省一级达标校吸引的择校生将更多。可以想见,除了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目前像潘先生一样正在为孩子的择校费犯愁的家长不在少数。 观点:“这钱砸锅卖铁也得掏!” 尽管数万元的择校费让许多家长吃不消,但据记者了解,绝大多数家长还是像潘先生那样,为孩子选择了择校,他们都在想办法把这份经济重担扛下来。而且越是择校费高的学校,人们越是趋之若鹜。 家长们之所以不惜血本给孩子择校,除了看好名校有好的学习氛围、过硬的师资力量外,名校的高升学率诱惑也不小。 据悉,厦门一中今年考入重点线的考生中,不乏当年的择校生。而来自双十中学的一项数据则显示,3年前不到200名的择校生,今年有31%考进了重点线,其中理科生600分以上的有十多人,理科择校生最高分达646分,文科择校生最高分达606分,这些学生已分别被国内几所重点大学录取。 “如果孩子择校后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这钱砸锅卖铁也得掏!”“当家长的即使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记者在采访中,不时听到家长们这种发自肺腑的心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媒体工作者王女士是位“过来人”。3年前,她儿子小刚初中毕业刚好赶上厦门中招改革,可以花钱“择校”。按照小刚的中考成绩,报考厦门六中稳操胜券,但王女士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掏4万元择校费送孩子进厦门一中。王女士认为,儿子虽然自律能力较差,但有学习潜力,而且心理素质好,不服输。如果有好的学习氛围,说不定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果然,小刚没让妈妈失望,到一中后不久,学习成绩就由全学年的400多名上升到了100多名,今年的高考成绩也比较理想。王女士庆幸地说,“花钱给孩子买名校学习氛围,值!” 忠告:不能花钱给孩子买罪受!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许多不同声音。不少家长认为,名校并不能直接和孩子的进步乃至成功划等号。名校并不是保险箱,择校费也不是保证金,如果孩子没有太大的学习潜力,成绩上升的空间比较小,掏钱送孩子进名校,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等于花钱给孩子买罪受! 一位姓林的家长就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孩子的分数不够,他去年花了几万元的择校费让孩子进了名校。因为孩子的资质差了一点,老师就经常对他冷嘲热讽,搞得孩子非常郁闷,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这位家长非常后悔掏钱把孩子送进了名校。 一位记者熟悉的名校教师坦率地说,确实存在基础差的择校生学习跟不上的情况,但这并非由学校的漠视引起。基础欠佳且资质一般的孩子,不能指望一进重点中学就能大幅度提高成绩。她忠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在决定要不要给孩子择校时,一定要对孩子的学习潜力、性格及心理素质有一个冷静的分析,千万不要花钱给孩子买罪受! 建议:掏不掏钱也得听听孩子的意见 采访中,一些老师向记者反映,在择校过程中,许多家长自始至终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一些家长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全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这几年,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十方一直在不遗余力地阐述一个道理:最合适自己的就是最理想的学校。 一些教育界权威人士也不厌其烦地告诫家长:一级达标学校的确是优质教育资源,但是,这只是对一部分学生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样的学校。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普通高中甚至职业学校,可能更适合他们。 看来,掏钱送孩子进名校前,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基础、智力和个性。在为孩子择校时,家长们最好能坐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