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06国家公务员考申论真题及写作三步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9 20:08 育路网 | |||||||||
作者:郭五林 一、研究缘起 2002年,我为申论培训写作了研究论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中国公务员》杂志2002年9、10期连载了该文。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03年1期复印了全文。该
2004年,我再次写了研究论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武汉大学主办、写作学核心期刊《写作》杂志发表了该文。后来我授权无忧考网发布了该文。某省人事厅公务员考录处一负责同志说“本文洞悉了机关工作内幕,破解了申论奥秘”。 2005年,由宜宾学院重点研究课题经费资助,我花了三年时间编著而成的《申论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20万字,属自助出版,不进入书店销售。网上对此书略有介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全国各地考生凡阅读过此书都觉得“受益匪浅”、“很受启发”。我在各地授课时,常有考生不远千里之遥,赶来听我授课。 作为一名学者,我觉得社会培养了我,我应当回报社会。对于考生们急需的指导,我应当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刚过,各地考生纷纷打电话来询问我对申论试题的看法。我将从各位考生处获得的信息,加以恢复性整理。结合试题进行研究,以提供给大家。 二、对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卷)的总体评价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卷)是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卷,它显示了申论命题正在走向成熟。 三、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卷)的突出优点 我个人认为,这份试题卷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给定材料牢牢把握住了公务员考试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公务员考试的作用。 从申论的给定材料的来源说,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来源于网络,二是来源于官方网站,三是来源于具有社会性的材料。 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网络,使得申论命题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命题思想。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网络以其快捷性、多媒体性、互动性等成为知识青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整个考试录用工作都和使用网络有关。对网络的利用成为对考生的潜在测试,它与申论要求对考生的显在测试构成申论测试互为显隐、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测试方式,使得申论测试考生能力更加完善。 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新华网,使得申论命题牢牢把握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众所周知,网上信息真伪共存,网民必须得到有效的引导,才能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总书记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报名考生达80万,通过资格审查者约40万,实际参考人数达36.5万,考公务员的难度大大超过高考和考研,成为中国2005年考试最大的热点,其社会影响怎么高估都不过分。考试过后,新华网家喻户晓,主流网站的主导地位得以迅速确立。本次申论试题卷功勋卓著。 申论给定材料来源于具有社会性的材料。本次申论材料,综合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一次专门信息总汇,是一次思想交流过程。申论考试将本来只发生在极少数人群之间的事件,通过考试这种事件,使其影响得以放大,通过丁宁宁之口,表达了党和政府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同时通过语句偶有不通、错字偶有出现的口语化的网络交流,将考试情景朝现实生活的模拟化方向迈近,使考试情景最大程度地体现现实生活情景。将考生置于此特殊场景中,测试考生的行政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二)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在虚拟行政行为方面比以往的试题更进了一步。 《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规定申论:“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结合试题卷进行分析,其对大纲的深刻领会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本次申论要求有三个: 1、请总结某某专家谈话的主要内容。500字以内。 2、在下面六个网友与某某专家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写上与某某专家意见不同的理由。若在意见一致的地方写上理由,要倒扣分。 3、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请你自命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1300字。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资格考试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