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重庆卷同题征文:三篇一组作文《走与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15:32   新浪考试

  编者按:也许你已经过了学子应试的年龄,也许你已历经人生的艰辛和坎坷,但在人生的天平当中,你的思想与生活是否平衡?面对挑战和困难险阻,你能否能够取胜?欢迎关注新浪考试频道举办的“2006年高考同题征文大赛”,给自己的人生再交一份答卷。p.s.征文投稿已截止,以下为优秀征文选登:

  白居易语,“文章合为时而著”;芝加哥大学教授余国藩,在《散文害苦中国学生》中指出:文章不在于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在于表达“真实的思想”。

  这3篇重庆高考的同题作文《走与停》,敢于高屋建瓴地针砭时弊,非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邱万福

高考收生之路:怎能乱走不停?

  近20年来,北京学生上清华和北大,要比其他省市低200分左右;而其录取率,竟然相差30倍左右!为使社会真正和谐、稳定,教育部长应身体力行我党“三个代表”中最根本的一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最高层领导的子孙也走高考“公平竞争”之路,而停止“享受特权”!

  但北京的高考特权问题,却成了几次三番都无法解开的“死结”:

  01年8月,姜妍、栾倩等3名考生曾以青岛和北京的高考分数提档线太悬殊,而状告教育部“侵犯其平等受教育”的权利!【1】05年,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撰文批露——清华、北大每年在7500万人的湖北招生不足100人,而在1500万人的北京却招收500多,意即“湖北考生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机会,仅为北京考生的1/25”,导致湖北上清华、北大的平均分,要比北京高“160分,最高达220分”!【2】 同年12月,本人又给周部长上《3.5万言书》。【3】06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再次揭露,“北京户口500多分就可以上清华、北大,而重庆考生则要650分以上”;【4】尤其是河南上清华、北大,仅为北京的1/33。【5】

  人们不禁要问:很多“不公平”的问题,都能解决;但为什么该问题却成了“死结”?因为事关某些高层领导的后代“出人头地”的长远利益,亦即部分高层权力的代际转移方略!

  可教育部长竟不听群众的呼声,而一味沿袭旧制,向北京奉献甚于巨额献金的高考特权。虽然他追求的理念并非保官位、图荣升;但也难避瓜李之嫌!

  日前,老夫已给总理建言,【6】请他喝令那个手持“上方宝剑”【公平公正】、口念“八荣八耻”的部长:高考收生之路,怎能乱“走”,不“停”?

  注:【1】《三名考生告教育部侵权》:《重庆晨报》01.8.24。【2】《拿掉发达地区的高考特权》洪可柱:《南风窗》05年13期。【3】《考试中心卖〈考纲〉“合法”创收2亿》:《重庆晚报05年12月5日》。【4】《高校自主招生应分级命题联考》:《重庆晨报》06.3.6。【5】《考上北大清华的机会相差33倍》:《重庆晨报》06.3.10,据新华社·中新网。【6】给温家宝总理的万字《建言》:6月8日已用“特快专递”寄出,有收据为证。

走向“荣”,停于“辱”

  国人的寿命,长不过百余岁;而短则如蜉蝣,朝生暮死。但不管其长与短,都应该走向“荣”,而停于“辱”。

  可祖国未来的不少公民,却走向“辱”而停于“荣”!不是吗?且不说这几年青少年作案率大升;只说“没有多少人会抱着‘报效祖国’的思想而参加高考,他们只想‘为文凭而文凭’获取一张具有‘经济价值’的通行证”,【1】就令人不寒而栗!尤其是去年,央视经济频道有一期《对话》批露:中美各12名考起一流大学的优秀高中生,在逐一考察“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价值取向中,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学生,则全部选择了“金钱”和“权力”。【2】难怪清华大学教授程曜怒斥,“清华大学生,具有斤斤计较的特性,这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耻辱!”【3】

  若问:这些原本单纯的孩子,为何反其道而行之?答曰:在贪官像发掘不尽的“宝藏”的环境里,在官员公车消耗、公款吃喝和出国每年超“9000亿”【4】的风气下,在学校乱收费而直接榨取学生的“染缸”中,孩子们的心灵早被“钱”“权”浸染、扭曲。

  温总理说过,忧亡得存,忧祸得福。我们若不防微杜渐;那么,“钱”与“权”的思想苗头,在今后就可能掀起一场可怕的“风暴”!【5】

  怎样给孩子们的“走和停”正确导向呢?必须“落实”荣辱观:首先,淳化社会风气。改高干任命与普选相结合,力求根治官场腐败。其次,净化育人环境。纯洁教师队伍,要强调身教;否则,空头说教,易生“逆反”:干部弄权捞钱,老师乱收费;学生就学习雷锋为人民?

  这,就是老夫的理念:走和停!

  注:【1】《“举国高考”背后的社会病态》:《文摘周报》05年6月10日。【2】《中美优秀高中生令人震撼的“对话”》:《看世界》杂志,萧淑珍。【3】《救救这些只会考试的孩子们》:《新华社每日电讯》05年7月10日。【4】《官员公款消费一年超过9000亿》:中新社06年3月17日电。

别走,叫停!

  “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肆虐地走过了8年,误导的学生上亿!

  “话题”作文,来自何方?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一位教师开展的“思维风暴”活动;即由教师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做一种叫做“思维风暴”(Brainstorm)的游戏”,尽可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只要与话题有关,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允许的”】,然后“从中选择可以开展论述的命题……这种由话题引出的命题作文称为话题作文”。【1】——这就是话题作文的“鼻祖”!

  但这种作文“当时就有很大的争议……”,【2】因而英国小学高年级就“正式进行论说文的训练”,毕业统考也要写“一篇论说文”;中学四年级前后,作文内容要从“虚构故事”向“论说文”方向发展;即从“实用”出发,向“文体化”方向发展。【3】

  再说,华侨高钢在美国读小四的儿子便写论文《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居然能写出20多页。六年级时,他们的作文是一串关于“二战”的问题:“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今天避免战争的办法是什么?”……老师们正是在这设问之中,“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4】

  可是,8年来,我们从不用“模式”作文去引导考生关注西部开发、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台海形势,中日关系、朝核问题等大事;竟用“舶来品”,去误导学生瞎编死人、蜗牛、兔儿和狗儿!【5】这是胸怀祖国的悲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近视!

  总之:在“文体学”已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美国和日本“有关文体写作的书籍特别多”【6】的今天,闻所未闻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将它用于高考;而我们却捡来“洋垃圾”害人。

  “害人精”:别走,叫停!

  注:【1】【2】《话题作文的弊端》尤志心据《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02年2月1版:《中学语文教学》03年10期。【3】【6】《国外语文教学概况》王晨、徐同编:希望出版社96年10月。【4】《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高钢:《中学语文教学》99年6期。【5】《高考优秀作文〈蜗牛的日记〉》:《重庆晨报》02年7月18日;《网友和作家昨日同写高考作文》:《重庆晨报》,06年6月8日,例1、例2写狗狗和龟兔。

  【附】 说明:年近74岁的笔者,最恨高考“话题”作文:曾用2.5万元设奖设擂“挑战话题作文”;但没料到会产生“多米诺”效应:重庆的《晨报》率先报道;接着《经济报》,整版登载;电视台相继播出—— 一时间,震惊山城!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