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习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7 17:50 文都教育 |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的中国革命对象之一是() A.小资产阶级B.旧式富农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B.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建设农村根据地D.政权建设 4. 1947年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团体”而取缔的民主党派是() A.民盟 B.九三学社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致公党 5.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 D.中共四大 6.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A.独立的国家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的共和国D.社会主义 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A.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B.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D.人民民主专政 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B.议会制 C.委员会制D.君主制 9.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 A. 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 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 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10. 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软弱性B.动摇性 C.妥协性 D.不彻底性 11.彻底解决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是在()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2.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在()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中国土地法大纲》D.《新民主主义论》 13.在1927年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国家的性质() A.人民共和国B.民主共和国C.工农共和国D.无产阶级共和国 14.中国共产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方针》 C.《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论联合政府》 15. 抗日战争根据地“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分子代表() A.小资产阶级 B.农民 C.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D.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农民阶级D.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封建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A. 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B. 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C.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 D.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5.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中,具有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是() A. 个体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 6.中国无产阶级具有承担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的特殊优点是() A.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B.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 C.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易于形成工农联盟 D.分布集中,易于显示强大的力量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8.江泽民在其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 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C.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D. 建立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9.关于中共二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B. 初步解决了民主革命的对象问题 C.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 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 A. 官僚B. 地主C. 商人D. 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B.工人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 1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具体包括() A. 国营经济B. 合作社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 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3.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 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 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4. 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D. 开创了“科学、民主、进步、爱国”的“五四精神” 15.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 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C. 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 D. 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7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我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是怎样进行政权建设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是什么? 4.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5.简述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30年,毛泽东……制定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2“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的农民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3“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分配土地……” 摘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4“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籍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2)材料2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何不同之处?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材料4与材料3又有何不同之处? (4)材料4是何时颁布的?为什么当时还要进行土地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7. 下列是有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关系的材料: 材料1在普通形势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正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材料2现在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军阀残余和军阀制度作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 材料3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个阶段,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指出其错误性质及其危害性。 (2)阅读材料2,分析其错误及其原因。 (3)阅读材料3,说明中国革命两个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 (4)比较材料1、2、3,并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说明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