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7考研政治理论同步训练1600题》 > 正文

答案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7 17:52  文都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社会殖民地化加深了;《辛丑条约》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其中的《马关条约》的“殖民地化”是说走向殖民地社会的发展趋势加深了,不意味着已经进入殖民地社会。

  2.C 【解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已经打响之后的1947年底,蒋介石政权已经成为这三种势力在国内的总代表,其中尤其官僚资本主义正式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变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要特别记住。

  3.B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为农民所有。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所当然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生产关系的破坏。

  4. A 【解析】 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力图坚持其一党专政,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国民党反动派对民主党派进行疯狂镇压和摧残,直到1947年10月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对其“严加取缔”,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5.B 【解析】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的最低纲领规定了党当前的历史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

  6.D 【解析】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所以就决定了其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7.C 【解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是因为在革命中存在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这些不同的革命阶级,由他们团结一致建立的国家,其国体只能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8.A 【解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体,与上题相同的原因,也只能是民主集中制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9.C 【解析】 这道题意在强调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其构成是:共产党员、非共产党进步人士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10.A 【解析】 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身环境决定了它的最本质的因素是软弱性。这一软弱性又使其表现出动摇性、妥协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的特征。

  11. C 【解析】 瓦窑堡会议是在1935年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这样一个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运用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12.A 【解析】 毛泽东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三大纲领是在194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那次讲话就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切记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是在《新民主主义论》里。

  13.C 【解析】 这一时期建立的是“工农共和国”。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紧迫,1935年底为团结全国各阶级力量投身抗日战争,中共主动将工农共和国改名为“民主共和国”。

  14.C 【解析】 随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于1946年5月4日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减息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这一政策经过实践总结后形成了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15.C 【解析】 “三三制”政权之所以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其主要特点就是这个政权不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它吸纳了一部分中间势力,即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人物;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政权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好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推广到全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解析】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通常所说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农民阶级是最重要的革命依靠力量,不能当作革命对象。

  2.BCD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革命的成果就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3.ABCD 【解析】 所谓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在对待革命问题上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既有赞成和加入的一面,又有惧怕心理。只要能反映这一心理的都是可选的答案。

  4.ABD 【解析】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三大纲领其实就是说明中共对于三类不同的社会力量的态度,即对封建地主阶级、对官僚资产阶级、对民族资产阶级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当然,同时也包含了对农民等的政策)。

  5.BD 【解析】 在这几种经济形式中,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两个正确答案。

  6.BCD 【解析】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有三个特殊优点:一是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大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和少数工矿企业,便于集中;三是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A项不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故应排除。

  7.CD 【解析】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个方面。题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含义过于狭窄故不选。

  8.AC 【解析】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9.ABCD 【解析】 中共的历次大会中,二大因其重要的实质意义而备受关注。

  10.ABCD 【解析】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来源是相对复杂的。一部分人是由原来的官僚转变过来的,如张謇,就是清朝甲午年的状元弃官从商的;一部分由地主演变而来,少数有远见的地主从事工商业经营从而成了民族资本家;同样商人和手工业者们也有不少开始新式经营从而成为资本家的。

  11.ABCD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四部分基本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全选。

  12.ABCD 【解析】 《新民主主义论》中共列举了五类经济形式,即: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本题把其中的两种合成为一个选项,其它独立列出,所以都可以选。

  13.ABC 【解析】 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本题的前三个选项。D选项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的。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决定了其最终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14.ABCD 【解析】 本题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都是正确的。考生应当记住类似的对于某些重大事件的基本评述,如关于辛亥革命的重要评述。

  15.ABCD 【解析】 中国社会的基本变化,尤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考生应当掌握的重要考点。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实质和特征:①组织形式:苏维埃(代表会议)。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②实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 ③特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通过共产党对政府的领导实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土地革命;民族资产阶级被排除在政府之外。

  ④日本侵华后我党政策的变化: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定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又将“人民共和国”口号改为“民主共和国”口号。

  (2)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政权特征:①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民族统一战线。②组成人员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各占1/3。③施政方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人民。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所属关系:由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边区政府。⑤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这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

  总之,抗日民主政权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有根本的区别,与工农民主专政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体系。

  【思路点拨】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强调,学术界对于我党历史上的执政活动和执政经验的兴趣也开始升温。我们要特别关注党在建国前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局部执政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

  2.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特点是:

  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的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仍然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见的。

  【思路点拨】本题事实上是要考查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代中国社会自鸦片战争开始逐步向下沉沦,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当然,考生还要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特征有所认识。

  3. [参考答案]

  (1)①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③到达井冈山后,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④及时总结斗争经验,在理论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①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④提出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和一国两制的构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两者的根本相同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

  【思路点拨】这两段历史过程不难描述。关键要扣住共同点:都是坚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

  4. [参考答案]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节节胜利和三大经济纲领的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经济成分逐渐形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对此作了分析,论述了五种经济,即:

  第一,国营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第二,合作社经济,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习惯和思想,给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

  第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指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它具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第四,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一种落后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一种经济。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

  第五,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又称公私合营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前途是朝着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思路点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式共有五种: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设想,所以原来的大资本家的工厂没收为国营,农村则实行合作社经济,对于民族资本家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措施,所以会是上述五种形式。

  5. [参考答案]

  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

  第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是反对一切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独立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的工农大众服务,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思路点拨】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里,无产阶级领导意味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民族、科学、大众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人民群众的文化。要注意:其中没有“民主的”。

  6. [参考答案]

  (1)大革命失败,国共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规定佃农向地主交租,保证地主土地所有权和债主的债权。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应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当然也包括开明地主在内。

  (3)不同之处在于材料4中的土改是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规定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土改的目的也就随之改变

  (4)1950年,新的解放区尚未进行土改。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废除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思路点拨】本题考察的是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国革命的实质是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农民战争的核心在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此问题极其重要。要答好这一问题,考生必须对各个时期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深刻的掌握。

  7. [参考答案]

  (1)材料1的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也就是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从而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联系。这种观点将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2)材料2的错误实质是企图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它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忽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忽视了民主革命不能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这种观点将导致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扩大打击面,不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着主要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战并取得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基本消灭剥削和私有制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者的关系犹如文章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分离,只有作好上篇,才能作好下篇。

  (4)“二次革命论”由于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必然会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革命。大革命时期党内出现的右倾投降主义便与这种错误观点密切相关;与此相反,企图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移到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必然会导致“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影响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挫折便是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在1935年以后,不断将民主革命引向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路点拨】本题在强调中国革命过程中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说。只要掌握了这两种错误的症结所在,就不难回答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