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新生入学ABC

http://www.sina.com.cn 2006/08/28 10:31  京华时报

新生入学ABC
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资料图片)

  眼下,不少大学已经开始忙碌新生入学的工作。刚刚走过高考的学生,经历了一个从高中向大学转变的暑期,背起行囊,走入大学的殿堂。那么,大学新生在到校报到注册之前,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物质准备

  简单够用就好

  北京体育大学一位姓刘的大四学生的经验是,刚刚入学的时候,主要的生活用品要准备齐全。要买的东西包括毛巾、牙膏、牙刷、洗衣粉、肥皂、洗发水之类的生活用品,许多学校校区比较大,需要再买辆自行车,即使加上买车的钱,总得算起来花费几百元也足够了。

  刚入校的新生,领饭卡后应该往里面充一些钱。在国内的大城市中,北京的消费水平算是比较高的,但她每月伙食费和日常生活费加起来也就700元左右,用于吃饭的花费大约400元,其他用来补充生活必需品、上网和同学生日聚会等,这么算下来,一个学期3000元生活费就够。

  很多大学提倡勤俭,新生入学时不需要带太多的东西,包括

笔记本电脑等高档学习用品,这些东西在学习和生活中作用并不大。教育专家表示,条件许可的话,应该配备手机,可以及时与家长和老师取得联系。

  已经工作的王先生说,自己上大学时喜欢通过给学校图书馆打扫卫生,给校报投稿等多种方式在校内打工,勤工俭学的钱就够大部分生活费。

  大手大脚花钱会增加父母负担,如果学会合理分配手头的生活费,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对于需要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更应提高自制力,做到理性消费、计划消费,避免相互攀比消费。

  心理准备

  合理自我定位

  很多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往往怀着兴奋、新奇的心情和幸福、美好的愿望,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之后,情绪上会产生较大的“落差”。

  一位在校大学生告诉记者,自己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感觉大学殿堂非常神圣,也很有吸引力,认为与相对枯燥的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应该充满着浪漫色彩和诗情画意。但一段大学生活之后,感觉和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差别,一方面环境很陌生,另一方面生活仍然很平淡,这位学生当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心理,并且多少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

  专家指出,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的一段时间,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其中包括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优越感”与“自卑感”的交织,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心理矛盾。

  教育专家莫可今说,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从各方面调节自我。

  首先一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恰如其分地定位自己。这是“心理调适”的关键。因为,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大学新生很容易被高考成绩左右自己的情绪,对高校的名气,所学专业等看得比较重,不容易客观地评价自己。有的人会因为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而自鸣得意;相反,有的人会垂头丧气;有的人松了一口气;有的人又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这就需要新生树立并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己,客观地评价和定位自己。

  学习准备

  独立思考和学习

  新生在进校之后应该及时了解课程安排和学校前期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以便运筹时间。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在大学里,不再是“老师围着学生转”了,更多靠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新生应该主动向老师请教,在学习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一定要尽快解决,以免积少成多,形成断面,影响成绩。同时,新生要学会自主地安排学习,包括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同学关系

  友好度过“磨合期”

  有人说,大学生活是走上社会的前奏,也是锻炼自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最好的一个“实习”平台。生活中,就有许多人在大学里认识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并能把这份友谊终生保持下去。然而,“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刚走出家庭的中学生来说,往往一开始与人交往的时候会面临一些障碍。

  教育专家莫可今说,从人际关系而言,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学生的“异质化”程度扩大了。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就有了更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刚刚走到一起的时候有一个“磨合期”,即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因此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应该从心理上作出相应的调节。

  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新生应该提早意识到,努力地学着与不同性格特征的新同学友好相处,认真处理好人际关系。如果在入学初期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咨询心理医生。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梁燕军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