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锐评:自考教材难道成了“人品计算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30 11:24 红网 | |||||||||
日前,安徽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希望考生订购自考办提供的教材,并表示买教材作为毕业审查一项审核内容。记者致电问如果不买是什么后果,对方答:“毕业的时候我们抽查,抽查到谁谁倒霉”。其处罚方法是在毕业审查表的上留下思想品德有问题的记录。 谁不买你的书,谁的思想品德就有问题?让我想起网上正流行的一种无聊的“恶搞”
把买教材与人的思想品德联系在一起,不买者思想品德就有问题,莫非安徽省“自考办”也把自考教材当作考生的“人品计算器”?把买教材当作政治任务,你以为你的书是“一句顶一万句”年代的“红宝书”啊?!真是荒唐。 把买书提升到思想品德的高度,以此要胁考生,目的何在?不用猜测,看看现行自考教材的价格,再和市场价格比较一下,就知道他们挂“思想品德”之羊头,卖的是什么狗肉了。垄断教材发行,用人民赋予公权牟取暴利,还摆出一副“考霸”嘴脸来欺压百姓,要说“思想品德”,真正有问题的是你们,而不是不买教材的考生。 教材垄断,导致乱象丛生,有目共睹,百姓怨声载道,甚至也引起全国人大的关注。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信春鹰就向外界表示“教科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见8月29日中新网新闻) 有着2亿多学生的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教材市场。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销售中小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近81亿册,总销售额430亿元,而且还不包括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而多少年来,这个巨大的“蛋糕”一直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垄断编审,教育出版社垄断出版,新华书店垄断发行,并形成“暴利堡垒”,其他任何人甭想从中分一杯羹。 高度垄断之下,各种“垄断病”应运而生:权力寻租、商业贿赂、价格高企、效率低下、劣胜优汰……安徽省“自考办”以思想品德相要挟卖教材,无疑也是维护垄断暴利的一种极端表现。 服务型政府应该尽量避免制造垄断,产生不公,作为教材市场,完全可以在有效监管下,打破高度垄断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关方面也曾经出台过政策,试图打破垄断,但多年来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在社会对垄断的一片声讨声中,解构教材垄断是否也应该提速呢?别让安徽省自考办这类怪规定再出来丢人现眼了。(作者:练洪洋) 相关链接: 论坛争鸣: 是否买考办教材竟成了毕业审查内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