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正文

马克-吐温 易卜生 托尔斯泰 卡夫卡

http://www.sina.com.cn 2006/09/29 14:54  北京自考热线

  十九、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19世纪)(261-273)

  1、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杰出的幽默、讽刺的特点。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

  2、主要代表作:《卡拉韦拉斯县的跳蛙》《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
《赤道旅行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3、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查兹夫妇,已不在人世的固德逊

  4、 赫德莱堡的象征意义:

  赫德莱堡----美国社会的缩影

  19位首要居民---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

  5、思想内容: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经诚实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的拜金主义和伪善本质。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文明作了一个占越的总结。

  6、 理查兹夫妇形象:

  收到金币后---后悔当初没有做那件善事,并苦苦思索那个固德逊可能说的话。

  收到信后-妻子高兴得昏了过去,在自我想象中完成了救助过固德逊的壮举。

  领取金币时------本想坦白,但因牧师的包庇,逃出了丑闻。

  拍卖金币时------又一次被诱惑。

  理查兹夫妇------被金钱败不了的虚伪、伪善、自欺欺人的说慌者。

  7、 艺术特点:

  情节安排巧妙

  A) 抓住人们普遍的贪欲。

  B) 安排了不在场的固德逊为关键人物

  C) 让理查兹来揭发虚伪伪善

  讽刺艺术

  A) 对理查兹夫妇的讽刺含而不露

  B) 对领金币的闹剧采用夸张式的讽刺

  8、分析《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主题。

  8小说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级诚实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拜金主义的丑陋,讽刺了他们的伪善本质。赫德莱堡实际上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而那19位首要居民也就是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作家把资产阶级的卑鄙贪婪暴露得体无完肤、淋漓尽致,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文明作了一个卓越的总结。

  9、分析《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高超技艺(写作特点)。

  1、小说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 (1)抓住了人们的普遍贪欲;(2)作家安排了一个不在场的关键人物:死去的固德逊,这样,19位首要居民才会自欺欺人;(3)作家抓住理查兹这样的人物来揭发赫德莱堡的虚伪伪善,使整个败坏事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它是"外乡人"阴谋得逞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都理直气壮地虚伪的基础。2、讽刺。作家充分显示了作为美国讽刺大师的天才,对理查兹夫妇的描写中,讽刺含而不露,却又入木三分。领取金币的场面则是一场夸张讽刺的闹剧。两种讽刺相结合,显示了马克吐温讽刺艺术的鲜明特点。

  二十、左拉《陪衬人》(275-282)

  1、爱弥尔-左拉,法国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仿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系列作品的方式,写“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庭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取名<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箸,历时25年,包括作品《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1898年《我控诉》的公开信,揭露军方的阴谋。

  2、本篇小说按时间顺序写。主要采用叙述加议论的写法来刻画形象,较少细节描写。

  二十一、《羊脂球》法国·莫泊桑(284-321)

  1、吉-德-莫泊桑,法国作家,以普法战争为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步入创作生涯。

  短篇小说300篇,《米龙公爹》、《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为主,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共完成长篇小说7部,主要有《一生》、《俊友》等。

  2、妓女羊脂球形象:

  社会地位低贱,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有自卑感,但在民族矛盾中,她热爱祖国,憎恨入侵者,毫不畏惧怯懦,不失民族气节,自发地维护祖国尊严,她那因仇恨敌人被迫出走,在占领者面前毫无惧色,遭敌军官威逼决不屈从等行动,充分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三对上流人物形象:

  讽刺了贵族闹资产阶级的怯懦自私,他们在政治上是保守派,在经济上有实力,在社会上有地位,表面看,道貌岸然,顾爱名誉,是正人君子,实际上,发家历史污浊丑陋,在旅馆,集体出谋定计,换取敌人放行,毫无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完全是一群狡猾自私、寡廉鲜耻,最不名誉的“体面的坏蛋”。

  4、普鲁士军官形象:

  表现敌人利用占领者的权力,为自己的兽欲需要,对羊脂球反复威逼,并不异扣留马车,利用旅客向她施加压力,文中虽着墨不多,但其骄横淫逸,为所欲为,任意践踏法国人民的嘴脸已暴露无遗。

  5、《羊脂球》憎恶敌人,有民族意识同是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下层人物的典型。

  鸟先生是个洒行老板,巧于骗钱,是个资本家的典型。

  拉玛东先生是州参议员,善于政治投机,是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

  布雷维尔伯爵气派雍容,骄傲自负,是个末代贵族的典型。

  高尼岱既追求享受,又想掌权,极端自私,又伪装革命,是个冒牌共和党的典型。

  两个修女手划十字,口诵圣经,心中只有上帝,哪管祖国尊严和民族气节,表面看,她们不露声色,但让妓女就范的倾向十分鲜明,其狡猾虚伪的特征,作品寥寥数语便刻画出来。

  全文结构精巧和对比讽刺的手法艺术手法,

  6、 从《羊脂球》看莫泊桑作品以小见大艺术特色。

  1、题材小而容量大。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个人物都代表一个特定的阶层,具有自己的个性。比如,贵族地主布雷维尔伯爵虽有"高雅"的外表,却阴险伪善;鸟先生是个暴发户,其表现实在俗不可耐;纺织厂老板拉马东是一个政客,善于玩弄手腕等等,这些又无不反映他们所属阶层的特性。2、作品所写的事件也不大,集中在吃饭和被扣留两件事上。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却能反映出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全社会各种人物的态度,作家的功力令人惊叹。

  7、 谈谈本文的对比手法和精巧构思。

  1、全篇从写马车开始,以写马车结束,又都是写吃饭问题,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一前一后还是鲜明的对比,目的是从对比中突出两类人物的形象。2、在形象塑造上,作家同意有意在高贵者的低贱和低贱者的高贵之间进行对比性的构思和描写。3、另外,作品中表现出作家的冷静客观的风格。作家的爱憎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他并不直接表露出自己的态度,而是把自己的倾向和态度隐藏于对事件和情节的客观描写中。同样,对人物的评价,也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去表现自己,这些都可以说是莫泊桑现实主义的特色。

  二十二、易卜生《玩偶之家》(323-339)

  1、易卜生,挪威戏剧家,反映现实问题是他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

  哲理诗剧《厄斯特罗的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布朗德》、《培尔-金特》

  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

  描写人物精神世界:《野鸭》、《海上夫人》

  2、他的贡献在于:正当欧洲戏剧处在衰落时期,他发扬了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许多迫切问题,并给戏剧艺术带来了许多革新与创造。

  3、《玩偶之家》的基本主题

  探讨的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妇女的人格独立问题,打破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4、娜拉形象:

  5、海尔茂形象:

  二十三、列夫-托尔斯泰《复活》(342-365)

  1、19世纪俄国小说家,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发表作品: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特写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中篇小说谢尔盖神父,克莱采奏鸣曲,伊万-伊里奇之死,政论性作品忏悔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论生命,天国在你们心中,

  二十四、契诃夫《一个文官的死》(368-371)

  1、俄国小说家、戏剧家,讽刺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中篇小说草原,

  中短篇小说: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宝贝儿,带狗的女人

  戏剧:海鸥,三姐妹,樱桃园。

  二十五、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373-379)

  1、高尔基(阿里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2、两篇课文写于1906年,《海燕之歌》是《春天的旋律》的后半部分,前者被禁,后者因为疏忽得以单独出版。

  3、 高尔基作品:

  早期: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

  现实主义――-《切尔卡什》《草原上》《福马高尔杰耶夫》

  散文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话剧―――《小市民》《在底层》《敌人》

  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政论《不合时宜的思想》

  4、 群鸟形象:

  麻雀――自由派的嘴脸

  乌鸦――保守派的圆滑

  公鸽母鸽――自由派的自私自利

  大公鸦――为虎作伥的行径

  灰雀――彻底的反动派

  金翅雀――企盼革命的进步人士

  5、 主题思想:

  《春天的旋律》――批判了各种保守和反动的阶级,突出了企盼革命的蓬勃朝气。

  《海燕之歌》――大胆地呼唤革命,热情讴歌革命者。

  6、 海燕形象:

  A)高傲的自由战士。

  B)对旧世界无比轻蔑的浪漫主义革命者。

  C)破坏旧世界,欢呼新世界曙光的无产阶级先驱。

  7、 艺术特色:

  《春天的旋律》:拟人、讽刺、影射和写实、曲笔―――谐虐曲

  《海燕之歌》:浪漫主义激情、对比、鲜明象征――――狂想曲

  二十六、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382-411)

  1、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洛维奇·肖洛霍夫,苏联作家。

  处女作:《胎记》

  小说集《顿河故事》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诺贝尔文学奖)《被开垦的处女地》

  巨型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教材错误,应为中篇小说)

  2、解冻思潮---50年代后期,前苏联社会发生巨变,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口号,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学上突破禁区,揭发社会矛盾,批判官僚主义,大胆表现人性、人道主义,大胆表现非"金星英雄"的普通人的命运。

  3、《一个人的遭遇》1956年12月31日和57年1月1日在《真理报》上连载发表

  4、 《一个人的遭遇》在思想内容上的突破

  A) 选材---拓宽了苏联卫国战争题材

  B) 格调---沉重悲戚,一改一味乐观的前苏联文学格调

  C) 思想倾向-谨慎地提出了人道主义思想

  5、索洛科夫形象----一个普通的苏联人,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过惊恐和胆怯,顽强忍受了命运带来的苦难。同时富有感情和同情心。其形象是在真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人物。

  6、艺术特色---朴实无华,平缓低沉。作家有意淡化情节,造成低沉的效果,适应了悲剧主题;用渡口听故事的套子来结构小说,加强真实性。

  7、谈谈《一个人的遭遇》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苏联传统文学的突破?

  1、从选材看,它没有选择领袖人物、伟大战役,而是通过一个普通苏联人的遭遇,表现了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控诉法西斯的罪恶,歌颂普通苏联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意志。这样的选题拓宽了苏联文学的卫国战争题材的界限。2、从作品的感情基调上看,小说虽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英勇,但是,小说的主要情感倾向是悲戚的,主人公讲述的是自己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折磨,是推动全部亲人的家庭悲剧,它所引起的是"沉重的忧郁",是男人的"吝啬而伤心的眼泪"。突破了苏联文学一味乐观昂扬的正统原则。3、小说在思想倾向上也有所突破。作家提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在"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中提出"人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幸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承认在苏联也有悲剧。这是对苏联文学长期以来只准写光明的文艺政策的重大突破。

  8、 分析索科洛夫的艺术形象

  1、他是一个勤劳勇敢,平凡普通的俄罗斯人。战争来临时,他在告别的时候、作战的时候、被俘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当然,他也有惊恐和胆怯的一面。2、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他本来是无根漂萍,却还是收养了流浪儿凡尼亚。总之,在作家笔下,索科洛夫是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二十七、茨威格《看不见的收藏》(414-425)(短篇小说)

  1、奥地利作家,任教是一个兼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新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义主义色彩的作家,他的作品或表现摊点思想,或深刻提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精神腐蚀与损害,艺术上擅长心理描写,尤其以提示现代社会妇女心理见长。

  作品:诗集:银弦,往日的花环,

  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传,同精灵的斗争,精神疗法,

  中短篇小说:马来狂人,感觉的混乱,象棋的厜,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戏剧:伏勒波尼,沉默的女人。

  2、艺术特点:一是小说善于将各种矛盾线索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加以表现。二是这篇作品采用作家一贯喜爱的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全篇采用“我”的讲述的方式构成,真切感人。特别是通地这种叙述方式,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写十分细致和动人。

  二十八、伍尔芙《墙上的斑点》(427-434)

  1、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英国作家,生于伦敦,布隆姆斯伯里团体成员(传记作家利·斯特雷奇、诗人托·艾略特、小说家爱摩·福斯特、伍尔芙、罗·弗赖依)

  代表作:《墙上的斑点》《雅各布房间》《达罗卫夫人》《海浪》《到灯塔去》

  文艺理论:《论现代小说》《妇女与小说》

  《般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提出了意识流小说的理论依据。

  2、意识流:也称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名称借自现代心理学,强调意识活动的“流动性”和不间断性。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中”(柏格森语),意识流作家强调意识活动的非理性,热衷挖掘和展示人的潜意识冲动,捕捉一闪即逝的印象以及朦胧模糊的意象,意识流小说不小奖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表现纷繁杂乱的和变幻莫测的意识流程。

  3、本文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复杂化,表现现代人特别是敏感的知识分子的日益严重的精神矛盾和思想危机,以及他们要求精神上获得更大自由的情怀。

  3、意识流小说特点:强调意识活动的非理性、流动性和不间断性,热衷于挖掘和展示人的潜意识冲动,捕捉一闪即逝的印象以及朦胧模糊的意象。不太注意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主要表现纷繁杂乱的意识流程。

  4、 作品体现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点:

  A、抛开事件、人物、故事等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基本要素,专写人物的意识活动。

  B、作品在展示和呈现人的意识流动时,打破时空界限,过去、未来、现在、理性、非理性的思绪一哄而上。

  C、作品描写过程中,注重意识活动内在的独特连接规律。(触发式联想)

  5、 作品采用意识流写法,对现代西方人精神特征的独特提示:

  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作品具有特定的社会性。作品的大量内容杂乱无秩序,反映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复杂化。杂乱之下的核心是:渴望摆脱那种陈腐、和令人窒息的势利的老式家庭。反映出现代人,特别是敏感的知识分子日益严重的精神矛盾与思想危机,以及他们要求在精神上获得更大自由的情怀。

  6、 作品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心理描写的差异。

  A、意识流手法展现出人的意识是非理性的,其流动与跳跃引起联想的事物间只存在偶然或单一的联系。传统小说引起心理变化的事件与意识之间是完全的契合。

  B、奔流不息的意识或潜意识不是为了作品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刻画,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主人公也没有明确的身份、清晰的背景。意图只是表现意识流程,心理状态为流散型。传统心理描写主旨在于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心理状态为凝聚型。

  C、意识流手法从始至终都是对人物复杂心理流程的叙述,面向自我,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心理描写只是作品表现思想、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法。最终的指向是广阔的现实。

  7、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1、小说善于将各种矛盾线索集中在一个特写的场景中加以表现,全篇小说围绕着没有“收藏”却仍然要“看”的情景展开,这里有“我”要买画,老人坚信“画”的存在,老人的妻女明知“收藏”已被替换却要让老人相信“画”保存完好。一个场景聚合着多重冲突因素,显示了作家把握短篇小说艺术的高超技巧。2、是这篇作品采用作家一贯喜爱的用第一的叙述方法,全篇采用“我”的讲述的方式构成,真切感人。特别是通过这种叙述方式,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写十分细致和动人。

  二十九、卡夫卡《变形记》(436-463)

  1、弗兰茨·卡夫卡,20世纪德语作家,现代主义杰出代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犹太商人家庭。

  2、 代表作:长篇小说:孤独三部曲:《美国》《审判》《城堡》

  中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地洞》《判决》《饥饿艺术家》《致科学院的报告》-

  3、异化:卡夫卡通过小说所提示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深重的肉体和精神的压迫,西方社会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人失去了人的本质,成为非人。

  4、 "弱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一批遭受欺压、任人摆布、无法自主深感孤独与悲哀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卡夫卡的主要手法:荒诞、隐喻、详谬、痛苦的幽默,扭曲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以求展示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5.1、卡夫卡的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与悲观,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6、详谬手法: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一大鲜明特点。出自哲学术语,指"作品表面情节是荒唐的,而荒唐背后却显示着深刻的逻辑性"

  7、 "卡夫卡式"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广泛反映人的异化、格调上压抑、恐惧、荒诞、悲哀绝望。

  8、 卡夫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A、深刻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揭示现代西方制度、法律、金钱、机器等物控制人,把人变成"物"或"非人"

  B、主人公大多为受欺压凌辱、无法自主、任人摆布、悲观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弱的英雄。

  C、艺术上采用荒诞、隐喻、详谬、痛苦的幽默等手法,扭曲事物外部形态

  D、 不点明时间、地点、社会背景

  9、《变形记》对异化问题的揭示:

  A、劳动对人身心的"异化"――劳动本是人的价值所在,但是降为单纯的谋生手段和可以出卖的商品。

  B、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老板眼中,主人公是一个创造剩余价值的机器。父母眼中,主人公的价值仅仅是养家糊口。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C、通过变形后的内心体验,表现自我异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法摆脱恐惧、孤独感的悲哀。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