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地方公务员考试面试的“非公正”因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0/10 16:04 新浪考试 | |||||||||
作者:长河政府管理和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我国是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以及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地方特色。 在党和政府建立高效、廉洁、权威政府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十多年的公务员招考制度
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地方政府在满足自身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容易受到来自公众的对招考工作公正性和规范性的质疑,这种质疑更多地来自外地考生,尤其是针对主观性更为显著的面试过程。客观地说,对于长途劳顿的外地考生而言,有些看似不公正的因素实质更多地来自考生自身备考和心理准备的不足,而非考试本身。考生需要做的,恐怕应当是考虑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不是对面试本身无端猜疑,以致自乱方寸。 对外地考生而言,面试中的所谓“非公正因素”主要来自下列几方面: 一、心理疑虑的干扰。受传统的“熟人文化”的影响,外地考生在心理上容易因人地生疏而产生心理上的自我疏离感,再加上可能来自周围的一些闲言碎语。在面试前,就可能在心理上已缴械投降了,这是外地考生面试中的大敌。 二、长途劳顿、水土不服的困扰。经历了报考(有些地方目前仍然进行现场报名或现场报考信息确认)、笔试的往返奔波之后,有幸进入面试的外地考生面临着再一次的长途劳顿,甚至水土不服的困扰,尤其是东西、南北大“奔袭”的考生。对于饮食适应性不佳的考生来说,一次异地面试无异于一次肠胃的折磨。本地考生则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大可泰然处之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