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申论热点:城乡、区域间收入分配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2 14:58  中公网

  四、城乡、区域间收入分配问题

  1.地区收入差距

  从改革开放刚开始的1981年到1995年的14年间,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相比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95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
费收入比1981年分别增长10.2倍,5.2倍和5.6倍,东部地区增幅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设中部地区居民收入为1,则三个地区居民收入之比由1.1∶1∶1.1扩大到了2.1∶1∶1.2,可见,差距确实在不断拉大。

  2.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8年的2162元,增长了16.2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了15.8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4年以前呈逐步缩小态势,1978年为2.75∶1,1985年为1.86∶1,但自1985年以后,又呈逐步扩大态势,到1998年达到2.51∶1。不仅如此,这里并未统计城镇居民拥有而农民没有的来自国家及单位的福利性收入,所以其实际差距应该更大。

  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但不同国家由于自身情况不同,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也就不同。在这里,将我国的差距原因归结为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

  1.政策性因素

  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换过程中,城乡差距是呈逐步缩小的趋势。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也应该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至90年代,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农副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政策,对农民的税收政策和税外负担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政策,以及限制农民进城政策等,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政策有所改变,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两次缩小,一次在1979-1984年间,另一次在1995-1997年间,而引起这两次缩小的原因都是对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因此“政策歧视"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从改革开放的空间分布看,国家突出了东部沿海地带的经济发展,选择东部地区作为进行改革的试点,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上对东部实行倾斜。

  2.非政策性因素

  (1)教育水平因素。教育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内在原因。由于农村的教育落后,一方面使农民难于掌握和推广现代农业高科技,另一方面也使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就业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这些均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

  (2)无序因素。除了正常收入外,城市部分居民会获得一些灰色收入乃至非法收入,如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寻租和制租活动等获得的收入,而这对于农民来说则是颗粒无收。

  (3)区位、自然因素。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有利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和区位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上述方面明显逊于东部。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开发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

  (4)人力和资本因素。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资金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向东部倾斜是造成东西部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东部地区引进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局面,而且经济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资金配置格局是决定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变量,同时区域内劳动者素质是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5)历史文化因素。东南沿海历史上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既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最早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人民群众中潜存着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放观念,有办实业和经商的传统。我国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起200多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机遇最佳的中介区域就是东南沿海地带,这一选择必然以相当长时期内与内陆地区差距的不断拉大为代价。

  对策:

  在处理居民收入关系上,我们要切实贯彻"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原则。

  1.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大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道路、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保健等。真正贯彻好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农民职业教育。为农民增收提供自然、经济、科技文化保证。

  (2)改变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大胆进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加入WTO后,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将无法面对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农场竞争。在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下,农业结构无论如何调整,农民增收的空间都是有限的。而培养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经营产业化,这就需要对包括整个现行农业生产模式、经营销售模式、投融资模式在内的整个农业制度进行调整,其基础和突破口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关键是使农民获得类似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土地产权,把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由单纯的耕种权逐步演化成实际占有、使用、收益分配和部分处置权相统一的物权。当然,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界定物权的范围,确保珍惜土地。

  (3)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我国工业发展没有对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反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城市化滞后使得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吸收能力不强。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可以逐步被吸收到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中去,就不会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4)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禁止各种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和以资代国。只有减轻农民的税负,才能降低农民的恩格尔系数。

  2.坚持地区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如前所述,地区差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承认差距形成中有客观因素,解决差距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协调不是等同,不是平均,协调承认差别,但要求配合。

  本文选自《中公网的BLOG》,点击查看博客原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