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资格考试 > 正文

07公考申论考前押题:社会管理体系标准表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7 16:35  中公网

  问题:

  1.流动摊贩难控制。

  (1)流动设摊屡禁不止。在部分居民集中的区域和休闲场所周边,大多数多无证摊。

  (2)三轮车、手拉车兜卖水果现象日益增多。

  2.“五小行业”难治理

  “五小行业”主要包括:餐饮业、加工业、洗车业、修理业、娱乐业。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五小行业”存在规划滞后、环境卫生差、污染严重、居民投诉多、经营面积小等问题。

  3.乱拉难整治。

  “三线”主要指: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三线”问题占据20%,主要反映“三线”施工无规划、无标准,不统一,到处是“蜘蛛网”,造成居民住宅墙体损坏和生活不便,损害了市民的居住环境,私拉、乱接现象比较突出。

  4.建筑难拆除。

  违章搭建是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也是城市管理很难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六大类:天井搭建、屋顶搭建、楼道搭建、鸽棚搭建、破墙开店,破墙开门。

  5.城市间难协调。

  (1)乱停车问题,逆向行驶问题。

  (2)跨门占道经营问题。

  原因:

  1.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认为违规违章行为是小事,甚至指责执法人员小题大做。有些店面经营户为招来生意,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自已在城市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个别市民缺乏公德和卫生意识,对不良行为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甚至在执法人员取缔违章行为时同情、支持违章者,恶意中伤执法人员,这都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2.力度明显不足。在执法过程中,对无证设摊、跨门占道经营等各类违章现象,我们基本上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办法。另外占道营业、阻碍交通、油烟噪音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尽管我们多次采取集中整治和蹲点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管理,但因处罚力度明显不足,效果并不理想。

  3.管理措施未到位。对于违章行为,我们往往注重于突击整治,声势大,见效快,而日常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整治成果难以长期巩固,使管理工作陷入“一整就好、一停就乱”的恶性循环之中。

  对策:

  1.加强教育,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1)完善内部学习制度,从思想上真正加深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继续深化机关效能革命活动,狠抓内部纪律整顿,着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3)城管队员的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苦练内功,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

  (4)全力打造新城管、新面貌、新形象。严格执行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内部督查管理力度,完善工作

考核机制,开展一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加强管理,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管理机制。

  (1)对跨门占道经营等问题,要通过共管共建的形式,由各经营户推选出业主代表,成立共建理事会,定期通报各经营户的违规违章情况,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2)对表现良好的经营户予以表扬,激发经营业主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城管执法环境。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力,形成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三级管理网络。

  (3)物业公司要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市容环境管理的责任,发现无证设摊、乱丢、乱挂等各类违章现象要及时指出,责令整改。

  (4)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联络员、协管员、车管员、巡逻队等队伍的作用,动员他们采取以劝改、说服教育的方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从而在辖区内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式的城市管理体系。

  3.重点治“乱”,建立严管重罚的执法威慑机制。

  (1)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对屡教不改的违章者实施严管重罚。

  (2)对占道经营、无证设摊、乱停乱放、违章搭建等问题,要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重拳出击,切实加大处罚力度,在辖区范围内起到明显的示范、威慑作用,促使其他违章者衡量利弊得失,自觉改正经营行为,从而逐步解决市容治“乱”周而复始的现象,营造辖区良好的市容环境。

  4.创新管理方法,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掌握规律,实行全方位管理。对沿街店面、路面等城区空间实施全方位管理,在时间上实行全程管理,保持管理时间的连续性。

  二是把握难点,实施分类治理。

  (1)对早点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架及摊架清理,形成统一的摊架。

  (2)对零散摊位进行集中定点、定位经营。

  (3)对流动摊点进行全天候、不定时检查,发现无牌无证的坚决取缔,并按《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对固定水果摊在统一定点、定位设置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管理。

  (5)对占道经营的摊位管理实行统一管理。

  (6)工程车辆管理。对城区违章占道小型机动车辆,采取书面告知、现场暂扣的办法,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进行处理。

  (7)对夜间进城的无封闭的施工工程车辆,造成泄漏、超载或带泥运行、不加盖的车辆采取定点设卡、突击整治的办法,有效的制止了城区道路违禁行驶和道路污染行为。

  重点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问题:

  1.农村自身影响稳定的问题日趋突出。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尽合理。

  (2)农村宗族势力有抬头之势。

  (3)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扭曲。

  2.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潜在因素。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层政权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邪教组织“法轮功”、“门徒会”极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3.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在刑事案件中,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重大案件仍比较突出,这些犯罪数量多、影响坏、危害严重,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铜梁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

  4.黑恶势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1)有的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者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纠集成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

  (2)有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3)有的为人讨债,制造事端,酿成民间纠纷,严重危害当地稳定。

  5.扫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

  (1)在“扫黄禁赌”行动和“网吧”的清理整治中,对易于藏污纳垢的场所,先后整治警力进行集中整治,规范网吧,收缴各类淫秽物品,查处卖淫嫖娼案件,捉获卖淫嫖娼人员。(2)还配合家长、亲友做好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转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从赌博看,聚众赌博普遍,赌资不断增大,参赌人员不断增多。

  (3)从卖淫嫖娼看,利用公开的场所与隐秘的手段相结合,更加普遍化、组织化、公开化。

  原因:

  1.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2)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的工作,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2.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2)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不安定因素。

  (3)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干部,在对待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3.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法制宣传教育滞后。

  (2)政府基层干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3)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4)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

  对策:

  1.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1)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

  (2)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3)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2.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1)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2)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

  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1)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恶势力犯罪。

  (2)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3)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

  本文选自《中公网公务员考试的BLOG》,点击查看博客原文。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