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7年考研必备辅导全书》 > 正文

2007年硕研中医综合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12/08 10:37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课程特点及要求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内容。其中所涉及的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学说和原理,是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基础,也是考研中医综合科目考试的必选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每个章节都有许多概念、理论、原则和学说,是其他各科的基础,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比例较多,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有一定困难,特别是考研复习时间有限,这就显得难度更大。但本课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也是考生在日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内容之一,因而熟悉程度较好。

  二、复习提示

  往年中医综合考试160道题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占30题左右。2003年起,中医综合科目考题总数改为150题,从2005年起取消C型题,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也相应减少,2007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基础专业为32题,临床专业为25题。

  在历年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以藏象的题目数量最多,然后依次为病机、气血津液、经络、病因、阴阳五行、防治原则、绪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复习,因为考试形式为多选题,试题量大、覆盖面也较广,只有全面复习才能避免在常见内容上失分。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因为大部分题目分布在重点章节及重点内容上,如藏象的试题占全部中医试题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要求考生要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等内容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另外,今年第一次将针灸学列入中医综合考试范围,考生可以把这一部分与针灸学合并起来进行复习,以减少重复。还有一少部分试题,出在教材较为偏僻处,可以先在本书提供的题型训练中进行练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较少,历年考题中都有所重复,因而熟悉和了解往年试题对于提高考试成绩也有帮助。

  第一章绪论新大纲考查范围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本章知识结构图

  绪

  论概念及理论体系

  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纲领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

  宋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

  李杲——补土派;朱丹溪——养阴派

  温病学派: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清代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

  清代吴鞠通创三焦辨证

  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复习提示

  本章复习的重点在于掌握中医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理解并具体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知识要点精讲(一)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二)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三)历代经典或医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和贡献

  《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难经》是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为指导后世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编著,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无择著,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著,开创脏腑辨证。

  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寒凉派,主张“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用药以寒凉为主;②张从正,攻下派,主张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汗、吐、下攻邪祛病为主。③李杲,补土派或补脾派,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病;④朱丹溪,养阴派,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温病学派:明·吴又可,著《温疫论》,主张“温疫”的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清·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创三焦辨证。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①人体是有机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②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

  证的概念: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治疗时,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含病机在内的缘故。考题分析

  A型题

  1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医著是()。

  A 《类经》 B 《难经》 C 《脉经》 D 《外经》 E 以上都不是

  分析:正确答案E。考查对《黄帝内经》学术地位的认识,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B型题

  A 病 B 证 C 症 D 病性 E 以上都不是

  1 “同病异治”中,不同的是()。

  2 “异病同治”中,相同的是()。

  分析:正确答案B、B。考查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概念的把握。命题预测

  本章试题以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为主,因而考查的重点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其具体体现。另外,《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也常有1题左右。题型训练

  A型题

  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 巢元方 B 孙思邈 C 王叔和 D 皇甫谧 E 陈无择

  2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中藏经》 C 《伤寒杂病论》

  D 《诸病源候论》E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气在中医学中的概念是()。

  A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B 构成世界万物和维持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物质

  C 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

  D 人体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的总称

  E 以上都不是

  4 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新修本草》 E 《类经》

  5 张仲景的著作是()。

  A 《伤寒论》 B 《诸病源候论》 C 《温热论》

  D 《温疫论》 E 以上均非

  6 中医学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

  A 《诸病源候论》 B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 《千金要方》

  D 《伤寒杂病论》 E 《内外伤辨惑论》

  7 属“金元四大家”中的“攻下派”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张景岳 C 张从正 D 张锡纯 E 张元素

  8 属“金元四大家”中的“寒凉派”医家是()。

  A 朱震享 B 张从正 C 李杲 D 刘完素 E 李中梓

  9 提出“邪去则正安”论点的医家是()。

  A 张子和 B 李杲 C 刘完素 D 朱震亨 E 李时珍

  10 认为“脾胃一伤,百病从生”的医家是()。

  A 李东垣 B 李中梓 C 李时珍 D 李月池 E 以上均非

  11 认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

  A 吴又可 B 刘完素 C 朱丹溪 D 张仲景 E 张从正

  12 《温疫论》的作者是()。

  A 吴又可 B 吴鞠通 C 李中梓 D 李杲 E 叶天士

  13 《医林改错》的作者是()。

  A 王清任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 张从正 E 张景岳

  14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

  A 人气始生,病气衰 B 人气长,长则胜邪

  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D 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

  E 人气抗邪,卫外为固

  15 除哪项外均为《内经》论病情昼夜变化的原文()。

  A 旦慧 B 午安 C 昼安 D 夕加 E 夜甚

  16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 脑 B 心C 神 D 经络 E 精

  17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 脑 B 心 C 神 D 经络 E 精

  18 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19 “证”的基本含义是()。

  A 疾病过程的症状总和 B 疾病过程的体征总和

  C 疾病过程的病机总括D 疾病过程的病因病性 E 以上均非

  20 关于辨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通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

  B 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C 分析邪正之间的关系

  D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E 以上都是

  B型题

  A 狭义的“神” B 广义的“神” C 气

  D 血 E 津液

  21 《荀子·天论》中“不见其事,而见其功”是指()。

  22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指()。

  X型题

  23 下列各项中属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的是()。

  A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 B 整体观念

  C 以临床经验为其精华D 辨证论治

  24 辨证的主要目的是()。

  A 辨清是何病种 B 辨清病因、病性、病位

  C 概括出具体性质的证型D 辨清邪正关系

  25 下列各项中阐明或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有()。

  A 人体是有机整体

  B 局部可以反映整体

  C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D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参考答案

  1 A2 D 3 A 4 C5 A6 D 7 C8 D9 A

  10 A11 B12 A13 A14 A15 B16 B17 C

  18 E19 C20 E21 B22 C23 BD24 BCD25 ABCD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