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大学语文(专)议论文单元的学习要点(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21:45  自考365.COM

  (八)《咬文嚼字》

  1.作家作品:

  (1)朱光潜,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2)他的代表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文学》和《谈美书简》等。

  2.课文要点:

  (1)文章体裁:这是一篇文艺专论。

  (2)中心论点:“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文章从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提出了四个分论点:①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a.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未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b. 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是为了语句通畅或漂亮。②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指出 a. 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顾到联想意义;b.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4)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①归纳法。在论证a.“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顾到联想意义”;b.最后一段“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时采用了归纳法。②归纳论证之例证法。在论证a.“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未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举了王若虚改《史记》的例子,是例证法;b.论证“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是为了语句通畅或漂亮”时举了“推敲”的故事,用的也是例证法;c.论证“误用联想易生流弊”时举了古人的“套语”“滥调”,也是例证法。③“类比法。a.在论证”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联想的意义……有如累外圆晕,晕外霞光……“是类比论证;b.在论证”联想的意义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时用”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做比喻,是类比论证。

  (5)论据类型:主要是事实论据。①王若虚改《史记》、②韩愈改贾岛的诗,也即“推敲”的故事、③古人做诗文时的“套语”、“滥调”等。

  (6)文章特点:a. 作者为通常被视为贬义的“咬文嚼字”一词翻案,b.广征博引,实例充分,C.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得有如日常生活经验那般浅显易懂,d.作者还注意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文艺现象。

  (7)课文内容中的知识点:

  ①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了“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属于联想意义的诗句:a.“一川烟水”,b.“杨柳万条烟”,c.“烟光凝而暮山紫”,d.“蓝田日暖玉生烟”,e.“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③古人做诗文时的“套语、滥调”:a. 写美人是“柳腰桃面”、“王墙、西施”,b.写才子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c. 谈风景是“春花秋月”,d.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e.做买卖有“端木遗风”,f. 用铅字排印书籍是“付梓”、“杀青”。

  ④“惟陈言之务去”是韩愈提出的。

[上一页] [1] [2] [3]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