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高考时政热点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17:02   天星教育网

  2007高考时政专题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2006年10月初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会议的主题,可见这个问题很重要。

  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九大任务”)是: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六大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作为执政党的主要职责。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③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④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3、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角度分析】

  经济学分析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普遍保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哲学分析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正是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体现了上述道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

  形成整体时,整体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建设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体现了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这是矛盾统一性第二种情形的体现。

  4、认识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是一种理论创新。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不同。构建和谐社会,符合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6、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各尽其能”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各得其所”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就体现了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政治学分析

  1、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5、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

  7、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8、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9、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备考演练]

  例题: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如果只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不去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一旦出现不测因素,所付的成本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

  答:

  ①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

  ②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提高支付和谐成本方面的比重。

  (2)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支付“和谐成本”的必要性。

  答: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对不和谐的因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十分有害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不支付,一旦出现不测因素,会带来劳工荒或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到那时所付的成本则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大得多。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应履行好哪些国家职能。 除了国家其他方面应怎么做?

  答:

  ①履行好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履行好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③履行好文化职能,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④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⑤履行好对外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除了国家其他方面应怎么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政协民主协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每个公民都应发扬主人翁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将进一步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所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并说出实现这一目的的经济意义。

  (2)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共同目的: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经济意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必须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依法治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党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要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试结合所学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2)试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

  (1)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②履行政治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履行文化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2)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

  ③、在分配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⑤、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

  ⑥、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

  ⑦、建立全民节约型社会

  5、广东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广东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了以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为“窗口”,以广州、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前沿,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对外开放的格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的边题省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发挥本省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分类指导方针和不同政策措施,力争2005年广州、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宽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1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过程中,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是怎样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统筹本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广东的。

  参考: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件和客观件。广东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过程中,既注重省情,对事物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并注重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正是坚持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广东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确立了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而进步。这是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结果。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确立了本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制定切实对行的不同发展目标,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既注重统筹全省经济的全而协调发展,又突出重点地区率先发展,以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这正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体现。(注:如果仅从某一要点论述,且阐述深刻、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可在本要点分值的基础上,酌情加分。

  6.材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然而,和谐于共生共长,不同于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材料二: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

  ⑵选用问题⑴中的某一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⑶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意义。

  参考答案

  ⑴体现了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的方法。

  ⑵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应该允许个人有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和而不同,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考生可运用任何一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回答问题。表述与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观点正确,结合材料紧密,条理清楚,均可)

  ⑶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利于很好地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3,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