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技巧 拿下高考语文阅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15:38   新浪考试

掌握技巧拿下高考语文阅读题
语文名师梁德海老师接受主持人娄雷专访

  关于古文阅读,它只不过是课内知识的简单迁移,不需要更多的能力。基本的实词、虚词,还有文言句式都出自课本。作为一个高中生,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解决这类题目应该是没有太大难度的,在这儿我不做更多的解释。

  关于古诗词鉴赏,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的术语。比如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渲染衬托、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还有对诗眼的把握、炼字这方面的把握。在解答诗歌鉴赏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做答,不能够只是对术语的简单阐释。举一个例子,比如像借景抒情,既要答出这个概念,更要结合这个诗句来解释这里的景,是一种什么样的景,抒的是什么样的情,情是如何借景来表达出来的,基本答题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当然还要熟知一些常见义项的基本含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以及作者自身的创作风格,这样有利于我们很快地理解诗歌整个感情倾向,从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下面是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第一个阅读,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文段,考生一定要注意,不外乎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是抽象思维能力。设计的题型基本上从概念、判断、推理,这三个方面涉及。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比如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然说成了必然,再有答非所问。所设的相关选项跟所问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将问题带入原文进行确认,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第二个阅读是现代文阅读,这个阅读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前面的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第二个阅读一般选材是文学作品。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分成四大类:小说、诗歌、

散文、戏剧。而诗歌部分已经考察过,在这里不再考察了。再有戏剧的鉴赏,戏剧的鉴赏很难涉及,也不作考察。据我所知从恢复高考以来到现在,没有一次在高考当中考过戏剧。所以,剩下的只有小说和散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复习当中方向是很明确的,主要是对小说和散文这方面相关的知识、解题的方法进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对里面重点语句、词语的理解,再有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对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的把握,再就是对作品的语言还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所以,具体来说,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是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再有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其它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所以,从高考试题来讲对表达技巧的考察,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是要求赏析它表达的作用。所以,纵观高考试题,考生应该注意以下表达技巧的运用。比如像人称,第一人称一般讲它的作用的时候,可以从下面这种情况来表述。要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的感觉,就这样来答。如第二人称,可以这样来理解,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在考题当中都考过的。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这是从人称这个角度来说。

  从叙事方式来说,常见的一般主要侧重于记叙性的,像小说这种文章。一般都知道,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一般在高考当中考察小说描写叙述顺序的时候,一般考察是倒叙。作用是设成悬念,引人入胜,比如《祝福》当中作者写祥林嫂是怎么样死去的,然后再进一步写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先说她死去了,就设置了一种悬念。

  第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其实人物描写我们知道,比如像外貌描写,有时也叫肖像描写。还有语言描写,也叫做对话描写。第三是动作,行动描写。再有心理描写。还有神情、神态的描写。再有对体态、体貌的描写。

  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要知道,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或者是揭示人物的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还有渲染一种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四,相关的术语和表现的手法考察修辞,修辞本身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定要了解。再有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具子或者是语言环境来回答,不能干巴巴地陈述这个概念。答题的基本格式应该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然后再说它的特性,这样答这一类的题。

  再有比如排比,显然在议论文当中是增强气势,在一般的叙事或者抒情当中显然是增加感情色彩。

  设问主要是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主要是起强调的作用,加强语气。当然不能只是简单术语的表达,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对比,我们答的时候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什么,或者是突出了什么,结合语言环境。

  反复也有这种作用,加强或者是强调。

  第五,我们可以从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方式上学生应该进行一下整理。

  比如关于手法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以小见大、化静为动,或者是化动为静。也可以叫以动写静,或者是以静写动。第三,象征手法。第四,在诗歌当中也有这种说法,欲扬先抑,或者是欲抑先扬,再有是烘托或者衬托,当然衬托有正衬和反衬。再有对比。再有夹叙夹议,或者是叙议结合,再有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对虚实两个概念要解释一下。眼前所见的是实的东西,无论人、物、景也好,想象不在眼前的东西都叫做虚的。这是从这个角度讲。

  再一方面存在说理性的,或者是托物言志这一类的作品,往往是喻理于世、喻情于景这种说法。

  再有考试当中常常设置什么样的题目呢?如句子在文中常见的作用,这样来设问。一般如果这些句子在开头,一般从什么角度来考虑呢?比如开门见山或者是点题,或者说引出下文,还有引领下文。其实比如引出下文跟引领下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出是前面不过是个尤头,而引领是前面的内容对后面一个总领,有包含的意味在里面。这是从这个角度。

  再就是为下文做铺垫、打基础或者是设伏笔,还有这种说法。

  再有在文章当中的句子问在文中的作用,往往说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再后面怎么办呢?往往我们可以考虑是不是回扣一下题目,跟开头是否照应,是否深化主题?基本从这些方面来答。

  当然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说深化主题,一般还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比如讲如何深化主题,一定要把这方面的东西答出来,不能简单地只是答它写法上的作用,一定要结合相关的思想内容来表述。

  关于散文的阅读,高考考察的能力点,大体上归纳成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理解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再就是分析综合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再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有时候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再一方面是鉴赏评价,一般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形象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表达技巧。有时也需要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阅读散文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大体归纳成三点:第一点,明确主旨。第二点,理清思路。第三点,品味语言。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首先要抓住散文的神,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或者是全文的纲,我们都知道纲举目张。其次是把握散文的形。形看起来我们感觉似乎是散的,但是它必定是依神而聚的。散文外在的结构和内在的思路总是因神而定的。所以,讲求语音美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因而必须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在语言的品味中领会散文的妙趣。散文中也有形象的刻画、意境的创造,可以叙事、状物、抒情、说理。抒情的散文是有情趣,说理的散文有理趣。其间肯定要有迷人之景,也动人之事,有感人之情,也有哲理之思。

  散文当中明确主旨的作用,明确主旨也就掌握了解题的钥匙。散文的主旨多是抒情、明志、言理,首先要明确作者的所抒之情、所抒之情、所言之理是什么。要分析文中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与情感体验,是与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联系。考试时间非常有限,要想准确而又快速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必须要有快速阅读的能力,即是我们所说的一目十行,学生应该有这种能力,从而整体上对文章宏观上进行把握,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所以,一篇好文章,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采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了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所以,解答这类题目,只要扣住中心主旨去理解、去思考,就不难找到答案。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2003年的高考阅读题,说只要明确了乡土情结这篇文章的主旨,也就找到了解答文后问题的钥匙。文章的主旨歌颂的是乡土情结,乡土情结贯穿全文,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是文章的主线。它的主旨核心是把握乡土情结升华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的,这样就丰富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得从这个角度。

  第二方面我们可以理清思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是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基础,不仅注意全文的思路,还要注意重点段落的理解,理清思路,也要求有快速阅读的方法。起码我们要求学生怎么办呢?阅读的时候比如先看题目,看一看题目是乡土情结,上来之后基本上可以想像,肯定跟故乡、故土有关系,然后快速读原文。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在一段阅读基础之上,很快把自己的感受领会3、5个字写在旁边,这样把文章读完,把各段都进行这样的处理。读完之后,再去看这样的题目,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方面是品味语言。要紧密联系中心主旨。既然作者用词造句,还运用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服务于主旨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重要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也就离不开文章的主旨和思路。老师在平时复习当中已经做了很多很好的解释,在这儿我们不再多表述了。

  解答文学作品这类文章的阅读,大体上应该遵循这样的步骤。

  第一,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比如段首句、过渡句、段尾总结句,分层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

  第二,阅读题干,按序答题。题干中设计的语句一定要回归原文,位置确认一定要准确,切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答题。

  第三,整理答案,使语句通顺,符合题干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5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