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教师指点:高考五天冲刺各科复习宝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7:17   新闻晚报

  ·高考作文冲刺:提纲挈领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英语冲刺:良好心情和应试技巧

  ·高考数学冲刺:莫让细节影响最终成绩

  ·高考数学冲刺:张弛有度重点突破

  ·高考化学冲刺:把记忆性答题转为思维性答题

  ·高考政治冲刺:号准高考脉搏 高效复习时政

  ·高考历史冲刺:箭在弦上 有备而发

  语文:从课本里“寻宝”

  眼下最重要的是必须从“题海”游到“岸”上,克服焦虑,进行心理调整。此外还须有所为,思考梳理一些问题,即抓“纲”扣“本”,求“知”务“法”。

  纲者,考试大纲也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制订的2007年《考试手册》,其中关于语文复习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考生要两个“明确”,一是明确考试范围:“根据《上海市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本)》(1998年8月版)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参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本市2002年度高三年级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进度安排的意见》,确定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这段文字的表述,告诉考生的是两个“课程标准”(即一期课改、二期课改的标准)、一个“调整意见”的信息,尤其是调整的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应引起考生的注意。二是明确考点要求:即阅读部分(80分)的“三个层级、六大能力、若干考点”和写作部分(70分)的“三大能力、八个考点”。这些要求是命题者出题的“依据”和“文件”。考生心中有数,就解决了高考语文“考什么”的问题,也是复习的“方向”大事。

  本者,语文课本也

  无论现代文阅读材料,还是古诗文阅读材料,尽管都“取自课外”,但知识点却“源于课本”。如2006年高考题中,“课文中涉及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有哪些”,元曲小令中“人月圆”的称谓,“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文言文中“冠”、“跻”、“盈”、“东西”等词语的解释等等,都是在课本里出现过的。因此,课本切不可“束之高阁”。尤其不要把时间全都用在做题上,忽视了“本”的复习,导致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抓“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二是归纳文言文基础知识,尤其是重要篇目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三是积累写作的素材,把有代表性的文章材料用一句话来概括做一个索引,便于需要时“为我所用”;四是背诵名篇名句,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三套课本共同要求背诵的篇段,其次是自己所学的版本要求背诵的篇段,然后是课外的,背诵课外的名句以常见的“耳熟能详”的为主。五是搜集整理文章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

  知者,语文知识也

  近几年语文高考已经完成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但并不等于不要复习语文知识。其实语文能力本身就包含语文知识,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知识,许多题目就无法解答。如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此题中的句子在文章末尾,你就要运用有关的文章知识来解答:从结构上看,是照应文章开头;从文题上看,是点题;从主题上看,是深化。这里的“照应”、“点题”、“深化”就是语文知识。语文高考涉及到以下知识体系:一是语文基础知识(主要是12种常见修辞方法),二是著名作家与作品知识,三是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四是古诗文阅读知识,五是各种文体阅读知识,六是写作基本知识等。

  法者,方法技巧也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试除了基本功外,还要研究考试规律和技巧。如阅读题大多是“因文设题”,所以解答时考生必须注意“因文解题”,从文中找答案的相关信息。作文要有“亮点”,就必须注意题目、重点段落、中心句的拟写;要有真情实感,文情并茂、文质兼美,注意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有新意,就要注意立论时言人之所未言,材料运用时怎样“避俗求新”等等。此外还要注意掌握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和方法,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型有四种: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每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如主观题回答时,就可借用如下方法:利用语文术语作答、利用有效信息作答、采用类推举例作答、采用由表及里作答等。文言文解答可采用如下方法:①以境解题(注重结合语境解释含义);②以题解题(从题目的信息中获得一些解题的启发);③以文解题(就是用文中的词句来解题);④以注解题(借助相关注释来解题);⑤以旨解文(借助全文的主旨来解题)。再如许多阅读题之所以做错,主要原因是考生没有理解,不会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缺少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文阅读,考生在解题前必须弄清楚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大致思路是怎样安排的?在古诗文阅读时,千万不要被某个词、某一句挡住阅读的进程,必须跳过去往前,通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来缩小“阅读盲点”等等。

  作者: □上海交大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新闻晚报·升学周刊》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9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