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校园》--学习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20:34   新浪考试

  解析学习资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

  晓涛进入大学之后,总觉得日子过得很空虚,除了每日正常上下课以外,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按他自己的话说,大学里没意思,学的知识还不如在高中时候学的多。

  其实这是很多大学新生的误区,大一的课程安排得较为宽松,很多同学下课之后就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更不知道该在大学里如何汲取各种知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忽视了大学里可以利用的多种多样的资源。

  大学毕业后,有些人只得到一张文凭,而有些人却收获颇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我们是否充分利用了大学的资源。

  向同学和学长请教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学四年,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正是我们的同学和学长。从他们每个人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不少闪光点,如果都能够做到取长补短,那将是多么大的收获啊!

  同学和学长不但是自己的学习伙伴,也是最好的知识来源。不可否认,大学生是大多数优秀青年的集合体,如果细心观察,虚心请教,我们能从这些优秀的伙伴身上学到很多优点。遇到困难,看看别人怎样处理类似的情况,对自己是很好的启发。有不会的问题请教身边的同学,并不是丢人的事情,对方认为你尊重他,这样还会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请教同学也是得到答案最快的方式。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专长不同,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学长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尤其是本专业的学长,他们经过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对课程内容本身、学习重点都有所了解。可以向他们请教课程的重点内容,学习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后什么知识或能力在工作或研究中有用,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尽快达到目的。

  师者是大学的灵魂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大学新生要善于向老师请教,勇于提出问题。不论是学习方法、技巧上的问题,还是课程本身内容上的问题,师者研究领域方面的问题,与老师熟悉了以后甚至还可以提出有关做人道理方面的问题。不要为自己的问题是否太幼稚而担忧,只要这一问题是你经过深思,四处寻答案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就可以提出来。师者是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

  向师者请教,大多是学习方法和工具的技术性问题,比如学好本门课要看哪些参考书目,学好本门课的关键、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该如何着手展开研究工作等。还有就是在日常的学习中提出一些问题,尤其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千万不能把问题堆积起来或者绕开走,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要向老师多请教。能够提出问题正是研究的开始,要锻炼自己这种能力,向师者请教之后,慢慢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四年下来,肯定收获颇丰,甚至会发现终生研究的课题。

  

图书馆是丰富的知识海洋

  对于大学新生的学习来说,图书馆是第二课堂。与中学不同,大学的学习更多地要靠你的自觉性。单单掌握一本教材,背诵一门课的笔记,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只是浓缩了的知识精华,内容只是沧海一粟,更为精深、更为广泛的知识,相关或边缘学科的知识等等,都需要靠自己在课后去获取。方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大学为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学习天地。

  在大学里的所有学习资源中,图书馆应该是大学生最亲密的“伙伴”。大学的学习离不开图书馆,能否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几乎就意味着你的大学学习是否成功。每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有些大学的院系也拥有本院系专门的图书资料室。不同学科的图书馆主要的藏书内容和馆藏分类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会有一些常规的阅览室,如报刊、工具书、社科类阅览室等。大学新生入学后办理完阅览证、借书证之后,不妨先去学校图书馆大致浏览一番,弄清楚怎样使用电子检索系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怎样浏览图书馆新进的书籍,哪个阅览室都有些什么方面的图书,外借书一次可以借阅几本,续借有什么要求,怎样预约书籍等问题。

  通常,图书馆有两种“泡”法。一种是带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如阅读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专业书籍,为了写论文查阅资料,或者是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有意识地检索某一方面的书籍。另一种则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娱乐性,没课的时候到图书馆看看小说消磨时间,或者到期刊阅览室翻翻最新的报纸和杂志,时刻与社会保持同步,还可以看看本专业的前沿和动态,这些会对你的将来大有裨益。对现代的大学生来说,获取最新的资讯信息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大学听讲座

  每到周末晚上,某著名大学的讲座场所路边就停满了首尾相接的轿车,前来听免费讲座的不少是普通市民,他们或全家或邀朋引类或独自前来,称这种活动是“吸氧”。市民们说,到大学听讲座,是为了“吸取最先进的思想,涤荡脑中的陈词滥调”,享受“思维盛宴”。大学汇聚了大批的社会精英,是开社会风气之先的所在,其他地方很难办到。

  在大学里,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里,为了增强学术空气和活跃人们的思维,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普及性讲座。这些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各异:有展望性的,如介绍现代科技发展动向;有思想性的,如评价各种哲学思潮;有知识性的,如中外历史漫谈和世界地理漫步;还有文艺性的,如文学作品分析、音乐名家介绍及名曲欣赏等。它们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大学讲座是可贵的思想财富,身处大学校园,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如果能尽量多听讲座尤其是质量高的讲座,四年大学生活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如何参加频繁而众多的讲座大有学问。一要能够获取讲座信息,二要会听。

  1.如何获取讲座信息

  获取相关的讲座信息,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关注本校的公告栏。一般来说,讲座的主办方会提前在相关场所发布这些信息,讲座的宣传材料通常会张贴在公告区最醒目、人流最密集的地段。海报本身也会为突出本次讲座的内容和主讲者而在颜色、字体等方面下一些功夫。所以,时常留意校园的信息公告区,你一般是不会错过任何想听的讲座的。当然,如果你上网方便,也可以查看学校里有关讲座信息的专门网页来获取近期讲座的详细资料。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讲座具有内部性质,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就需要你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相关信息渠道了。比如,有些院系的内部惯例讲座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这些讲座信息往往不在大学校园内的公开场合公布,因此需要自己平时多关注、多留心,也可以求助同学“通风报信”,只要有心,一定能够找到。

  另一些讲座特别是学术大师的讲座和国内外政界要员的来访演讲等,常常会因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对听讲人数作出限制,因此需要排队领票甚至内部发票。如果对这些讲座有兴趣的话一定要提早行动。

  2.怎样听讲座

  在知道了讲座时间和地点以后,占座也是听讲座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你需要提前作好准备。等到讲座开始,就可以很快进入角色了。听讲的过程跟课堂听课大同小异,就是专心听,动脑理解,兼做笔记。

  讲座的笔记与课堂讲课的专业课笔记稍有不同,最好能记住主讲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尤其是联系方式;其次是简明扼要地记录讲座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概念、新观点,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的空间,以及自己在听讲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这些学术思考的火花稍纵即逝,不管成熟与否,一定要先记录下来。

  通常,在主讲者的讲授内容结束以后会安排自由提问和回答的时间,这几乎是大学讲座的惯例。如果对讲座中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或者不赞同的想法和观点,在自由提问阶段不妨大胆提出,这对自己理解讲座内容大有好处。提出的问题可以针对讲座内容中的不解之处,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可以联系社会现实,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理论解释。对于个人来说,这既是与主讲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又能在提问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参与这样的自由提问对于思维的拓展和理论表达能力的提高都会有不小的帮助。提问得到的回答有助于去除疑惑、拓展思路并且扩大讨论。与这些社会精英对话的机会并不常有,对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珍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