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最后两个月,一群人的“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11:08   中国教育报

  复读的这两个多月,他住在学校安排的单间宿舍里,班主任定期去食堂给他的饭卡充值,各科教师为他量身订制复习计划;临近高考,每天中午、晚上不仅陪他去校外吃饭,而且还经常带着他散步“张非这孩子是我教书11年来最费心的一个学生,他是一个绝版,他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南充十中复读班班主任张正川老师说,对于张非这样一个相当特殊、相当个性的学生,无论学校还是科任教师,都为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十中复读的两个多月,张非的出现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因为,教师们必须依据他的特点,“因材施教”。

  这两个多月,张正川感觉身体有种被透支的味道。刚来复读时,丢了两年高中的张非,并不适应已修订过的新教材。因而,第一次月考,张非只考了四百多分,而且起初连试卷都不愿交。

  为了让张非安心复习,学校“格外开恩”:免费为他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其他学生一般是6至7人一间宿舍);学习上,各科教师都根据学科特点,分别为他制订特殊的学习方案;与此同时,张正川还动员各科教师为他搜集、整理和编辑一些非常经典的考题,专门用以张非的考前“热身训练”。

  生活上,张正川更像是一个“内务总管”。为了让张非全身心投入学习,张正川不论多忙,都会定期去食堂给张非的饭卡充值。临近高考时,张正川每天早上拿着自家的土鸡蛋,给张非补充营养;中午和晚上,张正川便带着他去校外餐馆进餐。而这些开支都是张正川自掏腰包的。晚饭后,张正川还经常陪张非去野外散步,以减轻其压力。

  虽然

南充十中地处中心城区,周边一公里内网吧林立,但在最后两个月的冲刺阶段,张非并未去过网吧,而是按照家庭、学校和老师的期待认真备考,很少与同学往来,即便同桌也是如此。他的精力全部“钉”在学习上: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了高考应试科目的所有教材,甚至连教材上的错别字、语法误用的地方,他都挑出了不少。

  所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6月高考,张非不负众望,再次考入清华。

  两个月的贴身交往,张正川成了张非眼中的“哥们”。张正川说:“原因就在于,我走进了张非的世界,我愿意听他的奇思妙想。也许,别人并不能理解他。”而在张正川眼里,张非是绝无仅有的,是透明的,本真的;他的世界,就如同他并不在意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礼仪一样,远离世俗……

  这些,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改变。

  但是,之于张非父母,之于张正川,他们最担心的,依旧是这个“高考奇才”,将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是按张正川的设想,给张非组建一个团队,让其专门从事特殊领域研究,还是按社会目前“大一统”的模式,按部就班地培养呢?

  关于这些,都只是旁观者的猜想。张非和他的故事,可能将在时间的流沙里被人们淡忘。但是,他背后的教育现实,也许会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

  如今的张非,与父母重归于好,并与家人学起了“

斗地主”游戏,母亲则在一旁“观战”。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