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学生从题海拉回现实 自主招生渐显指挥棒效应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0:3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 姜澎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制度实行到现在,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近年来新开的100多门拓展性课程,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大同中学校长盛雅萍在谈到刚刚结束的上海交通大学冬令营和复旦大学水平测试时,发表了上述感想。 不少中学校长也纷纷表示,自主招生考试的“指挥棒效应”,已开始逐渐显现。 把学生从“题海”拉回现实 “我们在制订自主招生政策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把学生从题海拉回到现实中。看来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也开始出现了指挥棒的效应。只要这种效应是良性的,就说明自主招生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陶正苏如此评说。 高中三年中,学生前两年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但是到了第三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进入“题海”阶段。某高校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称,不少学生到最后都进入了一种机械反应的状态。他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高三学生默写一首著名的唐诗,几乎100%的学生能够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而如果把这首唐诗抽掉一部分让他们填写出来,不少学生竟然面面相觑。 陶正苏称,自主招生实施后,有些中学为了应对面试讨论等,在学校开设了一些讨论课,虽然仍然是应试的模式,但是相对而言,这毕竟是一个教育理念上的进步。据介绍,在今年自主招生考试中,上海交大就设计了不少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考题,比如在数学考试中,就有一道关于中国足球队在预选赛中如何安排才能出线的题目,如果学生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话,就很难作出正确的解答。 自主招生推动素质教育 让高校选拔最适合自己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教学一线的教授。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郑方贤教授称,复旦今年集中了10门学科中最优秀的教授出题,让教授按照自己心目中高中学生必须知道的知识,并结合中学教学内容出了大量的题目,最终从中选择了200题。 虽然这张200道题的水平测试考卷让日前参加测试的不少学生感到难以招架,但却是“复旦大学结合通识教育的实施,结合学校对自主招生政策的理解采取的考核方式”。郑方贤教授称,自主招生作为高考的补充,不仅给高校行使自己的办学自主权,形成多元的选拔机制,而且从教育部推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来看,也有支持和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考虑。目前复旦的这张综合了10门学科的考核,就是学校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复旦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标准制订的政策。事实上,学校发现,每年在水平测试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在高中的排名未必是最前列的,不少成绩处于中等、但知识面特别广的学生,在考试中特别容易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向中学和中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死做题目在今后的高考中未必会胜出,而全面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指挥棒”淘汰“题海”战术 “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仍然处于传统的高考模式中,高中阶段集中采取题海战术暂时还无法彻底改变,但是随着自主招生高校范围的扩大,‘题海’战术将逐渐被淘汰”,这是不少教育界专家的预言。不少中学校长也发现,在自主招生考试中,不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最容易受到考官青睐的,往往是那些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并且知识面相对比较宽泛的学生。盛雅萍说,他们学校去年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交大录取的学生,占了交大自主招生录取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而这些学生除了在某些学科上学有专长外,还无一例外有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沟通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工作。虽然他们的成绩未必是学校一流,但是平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样使他们终生受益。 某名牌高校附中的一位校长称,随着自主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学生对自主招生的关注度也会与日俱增,这必然会带来学生和学校在观念上的变化,即对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知识的积累越来越重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