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时评:讨论高校“拆分复名”并非毫无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9:33   中国青年报

  作者:毕诗成

  近日出版的《2008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指出,上世纪末高校“并校”热、“改名”风,使陕西原有的地质、矿产、冶金、建筑、公路以及财经、医学等颇具影响、特色鲜明的“学院”全变成了“科技”、“工程”大学,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软资源白白流失,专业特色在全国的影响日渐式微。因此《蓝皮书》呼吁部分高校拆分和复名,在高教体制改革方面有所作为。(《华商报》1月8日)

  《蓝皮书》用非常正式的方式,捅破了一个重要话题——高校盲目合并、改名的不良影响。合并办学为高校带来了如学科建设、招生分配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但盲目求大、历史特色丢失等“症状”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更是尖锐地指出:今天这场高校大跃进,虽然表面的繁荣还在维持,但已经蕴含了一场波及广泛、内容深刻的危机,到爆发之时,整个社会都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前述背景之下,讨论一下大学盲目“合并”、“改名”带来的弊端,甚至讨论一下重新“拆分”、“复名”的可能,未尝没有意义。遗憾的是,虽然社会各界很热心,但处于漩涡当中的高校似乎并不积极,甚至干脆就是排斥的。

  多少能理解高校自身的冷淡——毕竟,很多学校已经合并了七八年了,合并的时候费了不少周折,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如果再拆分、复名,肯定又得付出很多成本。更主要的是,这等于某种程度承认了此前“跟风”改革存在的错误。花钱事小,面子事大,岂有不回避之理?

  改革要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这不错,但这决不意味着改革可以丧失自省的能力。纯粹为了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而一意孤行,很可能最终要走更大的回头路、更大的弯路。在全国1000多所公办高校中,近十年来近一半高校改了校名,作为国家公办学校,有些东西是可以学校“自治”,自己来决定的,但由全体纳税人支撑、每年能得到大量财政拨款的公办院校,又决定了它不能不顾公众的批评。一个理性的社会,没有什么公共话题不能拿出来讨论,是非对错,无不可以公开说。一个话题在“私下里”被批评得一塌糊涂,却就是不肯拿出来公开探讨,能说这样的“怪现状”是正常的吗?靠躲避、装糊涂,是不可能赋予一项改革存在的应有的合法性。

  把有争议的话题拿出来讨论,得出一个公众可以接受的结论来,百利而无一害。一方面,公众看到的合并、改名,只是表面的变大了、人数变多了、认知混乱了,大家看不到各个部分的累加之后,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有机整体,如果各学校能用相关数据证明合并、改名有利于学校发展,成绩属于“九个指头”,负面影响属于“一个指头”,凝聚了大家的共识,这不好吗?另一方面,对高校跟风地改名、合并产生的问题如果能充分讨论,让大家尤其是教育系统的人能够认清形势,充分地考虑这个过程中大而无当、效率变低、无法融合等困难。知错能改,也不失为亡羊补牢,犹为晚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