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名师详解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 11:35   沈阳晚报

  2008年的《考试说明》与2007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语文学科变化较大,总的来说,难度有所增加,题型、要求也有一定的变化。鉴于这一点,高三的语文复习备考也应该相应做出一些调整和补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就几个主要的变化之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范围扩大,难度增加

  2008年的《考试说明》在对字音、字形和词语的考查中,明确地删去“常用”二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个信号,说明此类知识的考查范围有一定的扩大,难度也有适当的增加。这样考查有利于拉开学生的成绩档次,改变过去中上等和上等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易区分或没有较大区分的情况。鉴于这一变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字音、字形与词语的复习范围要适当扩大,难度适当增加,如字音,除了掌握多音字与生活中常读错的字外,还要注意在报刊中常出现的但平时教学中不被重视、课本中没有的读音。

  字形方面也是如此,传统的考查要求学生必须掌握3000个常用字,但新的《考试说明》明确地删除“常用”一词。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这方面的知识时,适当扩大些范围,在3000字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较为难一点的字,如我们以前认为不太可能考的字,现在也要重视起来。只要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应该具有的运用文字的能力,都有考的可能性,虽然课本中没有,但试卷中出现了,这也不算超纲,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这样出题也不为怪。

  词语运用题,2008年的《考试说明》也删去“常用”二字,这种范围的扩大,难度的增加,给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应对这一变化,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原来复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词典中,选择一些我们平时不常练的,但又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词语(包括熟语)。也可以选些学生通过学习文言等知识能够推出来意思的词语,这样,考试不论出什么题,都能应对自如。

  当然,所谓的扩大范围,加大难度也是有限的,试卷中所考的知识不会超出一个正常的高三学生应该掌握的范围,太怪的音、形、词一般不会出现。另外,在复习中,教师可对不同学习档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复习更加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

  二、要求提高,考查全面

  2008年《考试说明》语言表达的考查增加了对其“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这一改变,显示出命题人对这方面的要求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准确”就是要严谨,而“鲜明”“生动”就是要富于感染力。这样,再加上“简明”“连贯”“得体”,就能做到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考查。教师在复习中,应该对学生所练的语言运用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概括、仿写、推论、评论、情景描述,甚至作文等题,根据其特点,对字数的限制、近义词的选择、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都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在答题中自觉遵守。

  三、删除“基本了解”

  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对文学常识的考查中,增加了考查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别的内容,删去了“基本了解”四字,对于这一变化,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复习中,我认为最好给古今中外的作家排个队,把他们分成不同的档次。能够上高考考卷的作家,只有一、二、三流作家,其余的不入流的作家是不可能上考卷的,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一流作家鲁、郭、茅,二流作家巴、老、曹”,当然还有朱自清、冰心、郁达夫、钱钟书、赵树理等人,他们在中国文坛上都有很大的贡献,具有影响力,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外国的作家也要排好队,分好类,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最好能把这些人表格化,详细地列出他们的名号、国别、时代、派别及作品,这样学生看起来也方便。另外,在深度上,也要适当地关注作家的风格、仕途、重大经历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样的复习才不会留有什么遗憾。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