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命题招生人员昼夜加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9日 10:1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1978年,国家实行统一命题。四川当年考生达48万,分成、渝两地评卷。为防止评卷“宽严不一”,川东片考生试卷在成都评阅,川西片考生试卷在重庆评阅,允许考生查分,1978年3万人查分,纠误后,有351人上线参加了录取。1978年的录取场设在绵阳地区招待所,那时的绵阳交通不像现在这样畅通,当时招生程序全靠手工操作,招生人员既是工作员,又是搬运工,全凭好力气,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干活。学校发录取通知了,考生进校了,招生人员才可松一口气。

  招生预选四川经验全国推广

  招生预选,这是恢复高考实践中,四川的创造。1979年春,针对四川考生多,招生指标少,升学矛盾尖锐,余涧南在简阳召集大地区招办主任商量,能否由地区先预考一次,筛选后再上“独木桥”。这就是后来的招生预选。该项办法实施后,当年我省考生减少到22万,到1980年控制在10多万考生最终参加高考,实现了“统考在县,评卷在省”的目标。第二年,该举措在全国推广,被教育部誉为“方向性的改革”。直到1990年实施计算机管理后才停止。

  不误优生设立信访补录考生

  在恢复高考头两年,政审的“极左”影响,体检的疏漏等反映的问题不少。为珍惜人才,不误优生,余涧南、李安澜都带头抓信访,重大问题亲自处理。1978年,一位刘姓下乡知青,高考成绩优秀上了重点线,却因左手指发育不全而落选。经过重议,破格录取到西师,后读了博士,成了该校教授。另一位汪姓考生,成绩优异,本人表现好,仅因养父历史问题而落选,后经复议,补录到重点院校,后来也成为专家、教授。同样的,有位姓雍的考生,重点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后借调省招办搞考务,他才知道,那年高考录取通知书迟到一个月的原因,是因父亲是知识分子“臭老九”,后经政审复查合格,才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路。有些考生,因身体有残疾,考得好也落选了。后研究了一条:“只要生活能自理不影响工作,德智好,也给予补录。”类似这样处理遗留问题中补录的考生,每年不下200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