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希望上海高考作文能冲击语文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12:34   中国青年报

  上海高考阅卷工作目前进入尾声,最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阅卷6月17日下午结束。作为首批“90后”的考生,今年进入高考考场的他们,在描写《他们》这一主题时,表现出的视角开阔、笔触尖锐大大出乎阅卷老师的意料。而今年高考作文在阅卷上的宽容度也大大增加,对于考生作文中所涉及的敏感尖锐问题,如弗洛伊德性学论、理发店小姐现象等,都获得60多分的高分。这些话题直击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士和社会边缘人群,似乎与传统的道德观或是正统的主流观不匹配,但只要理解独到,逻辑缜密,自成体系,阅卷老师都打出了高分。(《东方早报》6月19日)

  很欣赏上海语文教育思维的宽容,也钦佩其高考作文阅卷教师的大胆。上海的语文教育给中国徘徊多年的语文教育开了一个好头,期待上海的高考作文能给中国语文教育带来一次冲击。

  作为最早的独立命题地区,上海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块试验田,很多新的思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直到现在,上海语文高考的阅读题加作文题考试模式,仍然是中国语文教育最有特色最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上海的经验虽然不一定适合于全国,但肯定值得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学习。

  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教育,究竟应该走向何方,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举一个例子,《赤兔之死》式的文言体写法固然精妙,但一万个人中不会有一个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并且,照此写法,材料内容重复化的弊病会随之显现,更会让人走入不文不白的歧途。第一个《赤兔之死》可以走红,第二个、第三个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作文教育究竟是走向社会还是钻入书斋,人们在争论中感到困惑。钻入书斋固然是行不通的,可走向社会应该怎么走,又成了新问题。毕竟作文课不是纯粹的社会课。今年上海的高考作文体现出来的新意,无疑会给语文教育一个启示:社会现实与文学思想的结合,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最佳选择。

  我想,那些死守着课本、参考书、试卷甚至名著的语文教师应该换换思维了;我想,那些整天喊改革、进步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也应该看看上海市的高考作文:作文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

  诚然,性、小姐等都是些不宜登上课堂的话题,但欲盖弥彰、掩耳盗铃,就能回避这一切的存在吗?语文教育的花前月下,可以掩盖这一切吗?肯定不能。诚然,上海市的经验推广开来后,肯定会出现一股风潮——作文关注底层的风潮,甚至会带来更强烈的造假之风。但不管怎样,直面社会现实,要比在课堂上闭门造车强得多。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08高考最新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