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出自东北女孩 满分源于关注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15:33   解放日报

  高考作文满分源于关注社会

  ——本报记者连线考生黄莎家人及老师同学

  上大附中学生黄莎参加今年高考,所写作文《他们》,获得上海唯一的满分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的她,为什么会选材农民工子女?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深刻动人?昨天,本报记者长途连线位于黑龙江佳木斯的黄莎家,她父亲黄延斌向本报披露了答案。黄莎的班主任卢松龄及两名知心同学,也从侧面介绍了黄莎的成长故事。

  为孩子伏案的身影触动

  黄莎家庭环境比较优越,2005年凭着优异成绩从佳木斯市考进上大附中读高中。在高考作文中,她何以会关注到农民工子女?室友李霞同学说,黄莎作为外地生,和农民工子女一样,都是上海的“异乡”人,可能在求学难方面有共鸣。副班长张昊记得,语文老师卢松龄曾在班上讲过华师大二附中一女生调查乞丐生活的例子。“当时这件事引起了全班同学讨论,老师引导作文视角要宽泛独特。黄莎莫不是受此启发写出‘人无我有’的好文章?”

  黄莎的父亲黄延斌不这样看:这篇作文是女儿高中三年对农民工持续关注顺势而为的结果。他介绍,上大附中地处城乡结合部,附近一个菜市场外来务工者很多。黄莎高一暑假回佳木斯告诉父亲,有一天她去买水果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趴在卖水果摊位上,一笔一画地写作业。旁边嘈杂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与孩子伏案的小小身影形成的对比,让她看出些许无奈与坚韧,还有乐观和希望。这份触动,使她此后对农民工及其子女读书问题格外关注。

  黄先生还透露了一个当时没在意、现在想起的细节:去年除夕,全家看春节晚会,其他人都关注热闹的娱乐内容,而黄莎看到反映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的《心里话》节目时,却瞪大了眼睛,表情凝重,并找来纸和笔记下台词。用心记住的台词,这次也被用进了她的高考作文中。

  与父亲辩论“三农”问题

  “即使不写农民工子女问题,写其他社会问题,她也一样能够得心应手。”卢松龄老师和李霞、张昊同学一致认为,黄莎作文的立意,与平时学校和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密不可分。班上不少同学这次高考作文也选择了赈灾等社会热点主题。

  黄延斌说,女儿高中三年的成熟度让他吃惊。寒暑假女儿回家跟他聊天,话题中关注很多前沿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城市老龄化等。听得出女儿经过深入了解、周密思考,有时还提出独到的见解与父亲辩论。“父女间的交流已经趋于平等,觉得她都不像个高中生。厚积薄发,作文才具有了深度。”

  据了解,黄莎和同学们关注社会的开阔视野,与学校老师的教学理念密不可分。卢老师透露,他和同事的作文教学第一强调思想深度。阅读名著,要挖掘思想;参加社会实践,要体验其中的思想;观察社会现象,也要挖掘背后的思想。卢老师课上经常使用新闻中的材料。三年训练,学生已学会从社会热点中取材作文,并进行深入分析。黄莎跟父亲说,看到高考作文题目《他们》后,她不由想起了老师要求关注社会的立意,加上平时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积累,最终确定选材带着感情一气呵成。

  想当记者承担社会责任

  黄延斌说,女儿的最终理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因为记者有更多机会直接观察社会,参与社会热点。因为作文好,在上大附中,黄莎经常为学校活动写“新闻统发稿”,而且还曾竞争上岗担任过校广播台部长,其认真负责的作风得到师生一致肯定。“希望这能为她将来求职提供帮助。”

  黄延斌说,黄莎的这份社会责任感,与学校重视德育实践密不可分。学校每年组织志愿者到社区敬老院服务后,从不会做家务的女儿特地回家学习包饺子。学校还组织学生去农村调查实践,去宝钢、南京路好八连等参观学习,打开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融入社会、思考问题、承担责任。因而,黄莎没有只闷头读书。

  高考作文满分,给了黄莎意外的惊喜,不过这位不肯接受采访的女孩并未就此止步。对将来的大学生活,父亲黄延斌透露她有“绝句”自勉———“大学,就是学着长大”。

  本报记者 李爱铭 彭 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08高考最新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