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秘江苏高考高分作文:见解深刻 笔洒缤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15:48 现代快报
面对“好奇心”一题,什么样的作文能称得上是“拔尖之作”“代表作”,能入得权威专家的“法眼”,能称作满分作文中的“满分”?今天,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师大教授何永康亲自为快报读者精选了八篇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并配以妙语点评。何永康还特别为快报读者撰文,提醒来年的考生,要写自己的生活实际,同时加强文体训练,下笔时要根据题意,慎重选材。(快报记者:谢静娴 黄艳/组稿) 2008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阅卷思考 见解深刻 笔洒缤纷 何永康 骆冬青 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好奇心”。 江苏考生依然推出了不少才情出众、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之作。 首先是见解深刻。 这道考题有一段提示语:“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前后两句,前一句用“只是”“有过”“都能”“保持”,显示了命题者对“好奇心”的理解和情感倾向——“好奇心”是个好东西。后一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理解,所列8个词汇前6个都是正面的,说明只有“保持”好奇心才能带来“质疑”“发现”“智慧”等;后两个是负面的,说明失去好奇心将带来“烦恼”、变得“平庸”,因为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使8个词汇维系在一种议论台面上,才能与第一句的热情肯定相衔接。 然而,思想深刻的考生不这么看,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这就让“好奇心”变为“中性词”,可以是好的,能够使人“智慧”;也可以是不好的,使不少人一辈子都“好奇”着当年鲁迅批评过的“看客”。这种理解显然是正确的,十分深刻的,它合情合理地突破了“提示语”的固有规范,显示了少年学子的思想敏锐性和剖视事物的锋芒!我们阅卷者情不自禁地欢呼:春来江水胜于蓝! 还有更深刻的、令人始料不及的见解:好奇心是初始的,缺乏深度的,“奶声奶气”的,它必须将“好奇”的所得“深化”,必须“用心观察”“灵魂在场”“思想定位”,否则,“无论多少苹果掉下来,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的窗,落满灰土”!持这种见解的考生,断断不会在作文中简单地“摘苹果”,制“苹果酱”,而是看到牛顿关于“苹果落地”的“提问”,已经不是浅薄的好奇心,实实在在是一种包含“解答思路”的科学家的思维,一种面对自然现象的“科学顿悟”了。请看一位考生掷下的警句:“驱使牛顿探究出‘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这一问题的动力,便是他作为一名可以名留青史的伟大物理学家而必备的能力,……于是万有引力被抛出,划出漂亮的弧线,飞上太空”! 对考题的“提示语”进行推敲,慎思深思,提出更为深刻入理、更有理论才情的独立见解,是江苏优秀高考作文的一种传统;有这种虎气蒸腾的少年才俊,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发展”,必定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再说文采斐然。 我们提倡质朴的、内涵的文采。这种文采,如清水芙蓉、春泥芳草,有一种水到渠成、不事张扬、亏他想得出来的机智。如去年“怀想天空”时,我们郑重推荐的那篇“6月5日与父亲一道割麦”的佳作。当然,高三学生还处于集聚词汇的阶段,来一点浓烈的“华彩”也无可非议,但必须“华”而有“实”,切切不可玩弄色彩,失之飘浮。在今年的优秀作文中,我们看到: 绝世珍奇“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令人惊叹地诞生,它的晶莹泪珠与好奇孩童纯澈的眼眸灵犀互启,日月交辉,演绎了一幕创造美丽的梦幻般的诗剧,让我们从孩童的眼睛里读到了透明的心,读到了无邪的、灵动着的两个字——好奇! 武则天当年立下的“无字碑”,正好奇地审读自己的主人、自己的身世,它甚至用中国女足的爱称“铿锵玫瑰”来形容那位至高无上的女皇:“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它终于在一连串的问号中读懂了女主人的“不为人知的无奈 ,痛楚,辛酸”,从心海深处迸发出庄严的承诺:“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带着这颗好奇心,做你喘息的平台。” 还有在高考考场上面对“缺考者”座位发出的好奇的遐想;还有好奇的窥视独腿同学下楼时艰难地捡起香蕉皮而引发的灵魂的震撼。还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领略到“奇”与“妙”的天然交融与灼热升华! 检视成果,我们对来年提出如下希望: 要进一步倡导写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中学生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要加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训练,写什么是什么,切切不可信马由缰,杂乱无章,搞成“四不像”; 要根据题意作文,清理文思,慎重选材,切切不可拿不相干的观点和素材往“由头”上“套”,造成“油”、“水”分离的尴尬与无奈 。 要清醒地、自主地审视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不要受它的“心理暗示”造成几万人、十几万人“一窝蜂”,复制、克隆“提示语”的内容和关键词,不要把“提示语”视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而不敢提出正当的、合理的质疑; 要进一步加强文字表述和书写等基本功的训练,确保“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在此基础上力所能及地爆发“亮点”。 让我们共同耕耘,相约2009……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