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淡化功利心 大学新生选课牢记3招秘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 11:45   东方网-文汇报

  新生由于缺乏经验,选课易陷入误区,老师们建议——

  选课,淡化功利心

  -劳丽

  “麻烦问下《说文解字》考试难吗?老师给分怎么样?”“《高等数学》哪个老师讲得好?”“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老师喜欢点名吗?”……在最近的校园BBS“课务版”上,这样的选课取经帖子,隔几分钟就会跳出一个。

  开学伊始,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选课无疑成了规划大学生活的第一课。与高中时代老师带领学习的形式不同,大学给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学校将每个老师每门课程都挂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求知需求和个人情况决定选哪门课、选哪个老师。但一些学生为了更容易获得学分,会选择那些上起来轻松、考起来容易的课,选课出现了功利化倾向。

  一些老师建议,新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在大学阶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曾有一位老生在BBS上给新生留言:“在大学里,学习永远是硬道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大学四年的规划不妨从选课开始。

  选课前先做一个四年规划

  “进了大学,没了固定的教室不说,连课表都变了。除了必修课,还有选修课,听说下学期开始我们就要自己选课安排课表了。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还是围绕专业展开呢?”开学这些天,上海大学材料学院新生辅导员姚梅经常会听到新生对于选课的提问,她说:“很多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把高考作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一旦进入大学则感到非常迷茫。”

  一般来说,新生由于缺乏经验,选课相对比较盲目,缺乏计划性。新生选课容易造成两个极端:一是觉得四年时间还很长,可以慢慢选,结果等到高年级大家都忙着实习、做毕业设计和找工作的时候,他们还在为学分奔波;另一个极端是有些学生刚进校就选了很多课,但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导致有的课分数很低,没学到什么,却弄得自己很疲惫。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师贾鉴建议,学生在大一的时候不妨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宏观计划,了解四年应该修满多少学分,自己打算在四年之中学哪些东西,设计一张适合自己的课程表。

  别让功利想法左右选课

  每到选课时节,学校BBS上一夜间就会冒出大大小小的取经帖子,咨询哪个老师给分高、哪个老师脾气好。一些学生还发起评选“四大关公”、“四大名捕”,罗列那些考试严格、经常给学生低分甚至不及格的老师,暗示同学不要去选。“给分高、不点名”成为标准,选课有点变了味。

  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小赵分析,之所以出现选课不重课程质量,而看重分数、出勤等现象,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要看成绩,出国要看成绩,评奖学金更要看成绩,分数自然而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但是不少学生离开了大学才幡然醒悟,在课堂里学得太少了,那么多大师的课怎么不好好听?工作之后再也没有这样集中的时间学习了。复旦大学一名毕业生在BBS上记录自己大学四年所遇到的好老师,叙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末尾,他诚恳地忠告学弟学妹:一味追求某个老师“给分好”,最后得到的不一定是自己满意的结果;而有兴趣学习的课程,即使最后成绩不尽如人意,也不会感到后悔。

  关键是要学到真才实学

  “选课功利化,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何玉长说,“学生们可能一时取得了一个满意的分数,但如果没有学到真才实学,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养成优良的学风。“大学是最为珍贵的学习机会,学生们要珍惜这四年宝贵时间,延续中学时期形成的优良学风、努力学习,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田国强说,“大学不仅仅只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而且也是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要努力培养根据自己的需要高效率获取和探索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尽管教材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内容还可能滞后,但通过扎实的课程学习和自我学习,可以培养自我更新能力,让自己终身受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在大学期间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为他后来在钢结构领域纵横驰骋打下了深厚基础。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会主动求知,惟此方能夯实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因此,新生在选课时应把眼光放远点。

  老师忠告:

  ●选课前,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计划,设计一张适合自己的课程表

  ●选课功利化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珍惜四年宝贵时间,学会主动求知,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大学 新生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