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院士杨叔子:文理分科只能教出“1/4个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6日 14:31   扬子晚报

  院士杨叔子昨在宁开讲坛:想当我的研究生,必须先考古文

  本报讯 “现在每个学校都实行文理分科,其实这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并不好,应该主张文理兼修。”昨天,在由省科协主办的“系列高端论坛”上,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提出,学理科的要读一读《论语》、《老子》,增加“文人气”,让思维发散;学人文的也要学一点理科知识,防止“不着边际”。

  “文理兼修,并不会有冲突。”

  现代社会中,偏才、怪才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认为是大学教育造成了这样的现象。但是杨院士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学时的文理分科。他告诉记者,现在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教育家梁思成早在1948年就提出,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是说,当时的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可是时至今天,文理分科不但没有变,而且分得更细,学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懂汽车,“当年所说的半个人,到现在已经是1/4人,甚至是1/8人。”

  中学里的文理分科,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学生们偏科的情况日益严重。“本来这个人文科不行,按理说,应该多加学习来弥补,可文理分科后,他选择理科,必然更加忽视文科学习,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培养出人文知识缺乏的理科偏才。”现在大学生在进校前有两点不完备:一是人格不够健全,二是基础不够扎实。所以,他希望大学生要文理兼修,在知识上更富有、思维上更聪明、能力上更突出、身体上更健康,人格上更高尚。

  “很多人提到文理分科,就会觉得不合理,没法兼容,甚至会出现冲突。”杨院士说,其实这对培养整个人的素质都有好处,学理工的人思维严谨,如同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增加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发散思维,在研究创新上就不会钻“牛角尖”。同样,学文科的人发散思维好,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发散过度就容易得“神经病”,必须学一点理科知识,培养严谨思维,防止说话、做事“不着边际”。“就拿我自己来说,入学前念了5年的古学典籍,9岁才上小学,开始学习加减乘除,一年后升到初中,数学和化学成绩都不行,但到高中时还是追赶上了。这就是文理兼修的结果。”

  1997年,杨叔子卸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的职位,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上,但这时他突然向学校提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要求:1998年随他就读的博士研究生,在2001年上台答辩前先要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除了背《老子》以外,还要增加背诵《论语》前7篇。过不了《论语》和《老子》关,休想从他手里毕业。“堂堂一个博士,连祖国传统的经典文集都不了解,还有必要学其它知识吗?杨院士说,他是搞机械制造的,属于理工科范畴,但他从不忽视文科知识的学习,他也希望现在的科技工作者增加一点“文人气”,不要一味去钻金钱与效益的“牛角尖”。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文理分科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