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大学:概况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18:07   北京大学招生网

  北京大学概况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着力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000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中北大校友超过半数,12人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京大学现有普通本科学生14193人、硕士生11721人、博士生6582人。

北京大学:概况介绍

  学校分5个学部,下设45个教学科研单位、360个研究所(中心)、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13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附属医院;114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78个硕士点、229个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一级)18个,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25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3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40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86名)。北京大学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5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1人、长江学者9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5人。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数目,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现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藏书逾700多万册。

  北京大学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管理方面,推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建设素质教育通选课,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课、修读辅修专业或双学士学位,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推荐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北京大学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使学生受到最良好的基础知识教育;元培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北京大学学习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北京大学拥有2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北大一贯重视教学的水平与质量,课程体系周密完备,重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大入选125种,名列全国高校榜首;“十一五”入选424种,蝉联全国高校第一。2002年教育部评选全国优秀教材,北大共有43种教材获奖,再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从2001年开始的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工作,北大连续四届荣居北京市高校榜首;在2004年、2006年、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中,北大分别有68种、56种和46种教材获奖,连续三次位居北京高校第一。在课程建设方面,自2003至2008年,北大共有7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含4门网络精品课程),位列全国高校之首。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为给学生提供最好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北大校友已有500多人当选两院院士,总数雄踞全国高校之首。在23名“两弹一星”的元勋中,北大校友就达12位。在北大学子中,不仅涌现了李政道、邓稼先、杨振宁、钱三强、于敏、郭永怀、朱光亚、周光召、唐敖庆、裴文中、黄汲清、刘东生等一大批科学巨匠,也出现了冯友兰、徐志摩、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冼星海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文科大师。尤其值得庆贺的是,十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中就有七位获得者是北大校友,他们是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徐光宪、王忠诚五位院士。北大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之中。聪明的才智、坚实的培养、名牌的声誉、务实的风格……这些无不在为北大人铺就良好的出路。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北大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另外,北大学子每年出国的人数和学校的档次都高居全国之首,如哈佛大学在中国招收的留学生名额,大部分都投放给了北大学子。

  北大拥有最优异的生源。北大是历年来录取各省市高考第一名最多的大学,历年来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绝大部分都在北大深造。2008年北大招生工作成绩喜人,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在招生数量相对可比的高校中,北大文科分数线几乎在所有省市均排在第一位。在13个省份的理科录取线居第一批次首位。无论是实考分、投档分还是实考投档双料第一名,我校录取的总数均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在2008年度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参赛选手共获奖牌19枚(16枚金牌,3枚银牌)。我校保送录取了18位奖牌获得者(数学金牌5人,物理金牌4人,化学金牌4人,生物金牌2人,数学银牌1人,生物银牌2人),数量上继续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各高校之首,显示了北大理科的超强实力和竞争力。

  作为科学与文化重镇,北大始终走在中国学术研究的最前沿。从“新人口论”的提出,到牛胰岛素人工合成,从我国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计,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北大开辟的是一条奋进、创新之路。北京大学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特别是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科研成果的转化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建设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校办产业,取得了优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大学有着古朴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崭新的现代化理科教学楼群、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和即将新建的文科教学楼群是北大新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群与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式建筑相映生辉,使美丽的燕园既古朴幽雅又不失现代气息。北京大学学生的住宿条件也是全国高校中比较优越的,校园网通达每间学生宿舍。学生可以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遨游知识的海洋,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北京大学是国际性、开放性的大学,置身于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北大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也是历次在国外排行榜里排名最靠前的中国大学,如根据英国《泰晤士报》2006年的最新统计排名,北京大学位列全球大学排行榜第14位,亚洲第一,也是非英美国家排名最高的。同时北大也是国内最具开放性的大学。置身于此,正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百年校庆以来,北大先后接待克林顿、普金、李明博等多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弘、多伦多大学校长大卫·雷勒等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贝德诺尔茨等诺贝尔奖得主及哈贝马斯等世界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与世界各地200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一些著名大学与北大共同设立了联合研究机构,如北大-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斯坦福大学北大分校项目,以及北大与耶鲁、剑桥、加州大学等学校的联合本科生项目等。每年来校任教的外国专家和学者有500多人,在校的长短期学生超过4400人。近几年来,北大先后举办了“莫斯科大学日”、“剑桥大学日”、“斯坦福大学日”、“耶鲁大学日”、“康奈尔大学日”、“早稻田大学日”等十多个大学主题日活动。与国际交流和探讨国际问题相关的学生社团也十分活跃,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和主办大使讲座,接待和采访各国客人,搭建北大学子直接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思想和观点的平台,从而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更具全球意识。今天的北大,正逐步成为一座“国际化社区”。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与圆明园、颐和园相毗邻,在明清两代曾是皇家的“赐园”。未名湖区湖光塔影,飞阁流丹,题词碑刻随处可见;教学区端宁恢弘,林荫大道和爬满常春藤的建筑山墙让人难以忘怀。“槛外山光,窗中云影”,这里正是读书学习之佳处。

  北京大学是校园文化最活跃的高校,学生社团达200多个,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社团已发展成为北大的品牌社团。每年一度的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创业大赛、“挑战杯”学术论文竞赛、十佳歌手大奖赛、未名诗会已经成为北大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学校每年数百场高水平的公开演讲、学术报告更是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学科前沿、感受多元文化的阵地。

  “北大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不仅代表着优秀与才华,更代表着勤奋和责任。北大的传统渗透到每个北大人的血液里,鞭策每一个北大人不懈努力,为今日之北大与明日之中国而奋斗不息。

  北京大学——科学家的殿堂,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北京大学——永远的精神家园、永远的最高学府!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